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半熔块乳白釉用于精炻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章 《山东陶瓷》2000,23(1):17-20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60年代后期,微晶玻璃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具优异性能的微晶玻璃制品开始工业化生产,一些国家的科研专家开始研究开发微晶玻璃饰面材料,如前苏联开发成功的“矿渣微晶玻璃”,捷克斯洛伐克以玄武岩作原料生产的“人造玄武岩”和美国开发成功的“人造蛋白石”等等。所有这些制品其理化性能都远优于天然石材,但没有天然石材那漂亮的外观花纹,很难作为天然石材的理想替代品。 到了70年代,日本电器硝子株式会社的科学家率先突破技术难关,研制出了具天然大理石外观且性能远优于天然石材的“结晶化玻璃大理石”,并于1974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商品命名为“新型玻璃大理石(Neoparies)”。  相似文献   
3.
对黄河下游的淤沙(当地称沙土)的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和粘土。用它作主要原料(重量70%左右)试制成功了浅白色、艳黑等外观具天然花岗岩花纹和质感的微晶玻璃制品。其抗折强度为65MPa、显微硬度580kg/mm~2,耐酸碱侵蚀,而制造成本仅为天然花岗岩的三分之一。在本研究中采用正交试验法找到了最佳核化、晶化工艺参数。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档装饰材料,也是黄河沿岸地区发展经济治理沙害较有前途的新项目。  相似文献   
4.
刘军章  张洪勤 《陶瓷》2000,(3):12-17
陶瓷坯釉料的计算是第一个陶瓷技术工作者要面临的工作之一,陶瓷计算电算化是陶瓷工业发展必由之路;用Access97设计了数据库系统,用Visual Basic5.0开发设计编制了程序计算模块和用户接口及辅助程序;本程序主要包括由配方计算组成、塞格尔式及相应参数,由化学组成和塞格尔式计算配方及相应参数等三大部分组成。经过两年多实践证明:该软件功能齐全、运算速度快、结果准确,在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中取得  相似文献   
5.
本程序主要包括由配方计算组成、塞格尔式及相应参数,由化学组成和塞格尔式计算配方及相应参数等三大部分组成。经过两年多的应用实践表明该软件功能齐全、运算速度快、结果准确,在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中取得了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军章  王冕 《煤矿安全》2015,46(5):81-83
针对新安煤矿煤层透气性低,松软破碎且瓦斯抽采衰减快的特点,基于高压水射流在煤岩体中扩展裂隙,改变应力场规律,重点分析了水力化措施瓦斯治理技术的层位影响,固定次序的必要性、优越性,利用顶板水力压裂和底板水力冲孔双重的卸压特征,通过优化设计钻孔参数,执行二次异层位综合水力化瓦斯治理措施,从而快速消突,实现瓦斯抽采达标。  相似文献   
7.
新安煤矿13151工作面为炮采工作面,煤层平均倾角12°,平均煤厚为3.0 m,为缓解13区接替紧张局面,同时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对13151工作面进行科学论证,并研究实施了沿空留巷,实现了无煤柱开采,增加了煤炭资源回收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热敏变色陶瓷生产中的制版和网印技术,探讨了直接印刷工艺和转印工艺,并介绍了相应的工艺参数。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印刷热敏变色陶瓷,可以印出较厚的墨层,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热敏变色陶瓷作为日用工艺品已经受到人们的青睐,是一种大有开发前景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刘军章 《陶瓷》1999,(4):22-24
绪言 本世纪60年代后期,微晶玻璃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具优异性能的微晶玻璃制品开始工业化生产,一些国家的科研专家开始研究开发微晶玻璃饰面材料,如前苏联开发成功的"矿渣微晶玻璃",捷克斯洛伐克以玄武岩作原料生产的"人造玄武岩"和美国开发成功的"人造蛋白石"等等.所有这些制品其理化性能都远优于天然石材,但没有天然石材那漂亮的外观花纹,很难作为天然石材的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新安井田可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煤,煤层坚固性系数为0.234。煤层顶板以松软的泥岩为主,煤层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是典型的三软煤层。基于三软煤层的地质条件,新安矿在工作面上下均采用16 m2大断面支护,煤巷交岔点跨度加大,支护难度也相应加大。为改善煤巷大断面交岔点支护状况,经过现场多次工程实践,总结出复合支护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