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兰炭废水的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处理前后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混凝处理,兰炭废水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8%和84.7%,甲苯去除率达到93.83%,多环芳烃、酚类物质和杂环化合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76%、86.93%和93.65%,苯酚、邻甲酚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被完全去除。沉淀出水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最终出水色度为16倍,CODCr的质量浓度为76 mg/L,酚类、多环芳烃去除率分别达到99.4%和97%,苯类和杂环化合物被全部去除。  相似文献   
2.
利用药物重定位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治疗胃癌的候选小分子药物及其潜在靶点,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在胃癌数据集GSE54129、GSE26899和GSE65801中鉴定了203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关联图谱(connectivity map, CMap)分析筛选得到10种候选的小分子化合物。然后,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组成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性质分析,鉴定TIMP1、PDGFRB、COL1A1等为枢纽基因。进一步,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新鉴定的小分子药物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与TIMP1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合能为-9.24 kcal/mol;已报道的胃癌药物西地尼布(cediranib)与靶点PDGFRB的结合能为-6.28 kcal/mol。另外,潜在靶点基因TIMP1和PDGFRB的表达模式、诊断和预后价值在胃癌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