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概述了热固性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传统材料制备的风电叶片退役后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给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的情况,着重介绍了可回收利用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和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以碳纳米管为增强相的新型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再生聚乙烯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管道防腐聚乙烯。通过优化基体树脂及其配比,添加少量乙烯-辛烯共聚物后,制备出力学性能合乎要求的管道防腐聚乙烯专用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发现聚乙烯及聚乙烯专用料的拉伸断裂均发生在应力应变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混合制备SIS型热熔压敏胶,重点考察了增黏树脂、软化油、SIS结构参数等因素对热熔压敏胶黏度、初黏、剥离强度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系统探讨软化油、增黏树脂、主体树脂等对热熔压敏胶黏度、初黏、剥离等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增黏树脂内在物理化学结构对热熔压敏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黏树脂软化点高低对热熔压敏胶的黏度和剥离强度有重大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影响黏度的关键因素是油含量,影响剥离强度的关键因素是增黏树脂,影响初黏的关键因素是油含量和增黏树脂。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基乙酯、丙烯酸羟基丙酯、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为共聚单体,BPO(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NDM(正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采用本体聚合、两步法合成工艺(自由基聚合+逐步聚合)制备常温下低黏度、无溶剂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分别探讨了链转移剂正十二烷基硫醇含量、催化剂选择、功能单体ACMO(丙烯酰吗啉)加入量、胶层厚度和光引发剂配比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以及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w(NDM)=1%、w(ACMO)=8%(相对预聚物总量而言)、催化剂选择对甲苯磺酸、胶层厚度为50μm时,压敏胶的环形初粘力达到30 N·(25 mm)~(-1),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1),持粘时间72 h。而且压敏胶有较好耐高温性,经历150℃、12 h的放置后,压敏胶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时间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主要考察聚烯烃接枝系列产品对尼龙6的增韧研究。以各种基础聚合物与顺丁烯二酸酐为主要原材料,经反应挤出制备系列增韧剂,考察了系列增韧剂用量对尼龙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增韧剂用量的增加,弯曲强度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增加;在10%~20%添加范围内,增韧剂b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7.
从聚脲弹性体粘接机理出发,探讨了采用不同种类的底漆和不同的底材处理方式对聚脲弹性体与不同底材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钢、铝底材经过喷砂、涂底漆工艺处理后,与未涂底漆时对比,聚脲弹性体对金属底材的附着力显著提升,采用单组分聚氨酯底漆时,聚脲弹性体对钢的附着力最好,可达到15.2 MPa。在混凝土底材表面干燥的条件下涂底漆,聚脲弹性体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橡胶经过表面氯化和底漆处理后,聚脲弹性体对它的剥离强度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玻璃钢、乙烯基树脂玻璃钢无底漆处理时,表层容易被聚脲弹性体剥落,涂底漆后,表层不会被剥落,聚脲弹性体与玻璃钢的剥离强度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