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计算了采用不同空气换热器组合方案时CC/DV系统和CC/MV系统的新风能耗,指出两个空气热回收装置组合使用可以消除新风再热能耗,但在夏季湿热地区,排风潜热回收比消除新风再热能耗更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全热空气换热器。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的供热特性,对供热房间内热环境特征以及热舒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典型送风参数工况下,碰撞射流供热房间内靠近送风口附近位置处存在垂直温度分层,空气温度随房间高度增加而降低,工作区热舒适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等送风方式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实测了传统的混合通风与这三种送风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和气流速度,对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温度分布、气流分布和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分别在夏、冬两季典型霾过程期间,对上海地区自然通风房间的室内外空气中PM10、PM2.5的逐时变化进行了连续实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霾天无论室内或室外,PM2.5均为颗粒物浓度的主要贡献者。利用实测数据讨论了PM10和PM2.5间的关系和室内外浓度I/O规律。PM2.5/PM10的变化范围在夏、冬两季实测霾过程中分别为0.741~0.984和0.788~0.957。此外,实测结果说明,在霾天气下通过单边自然通风来改善或维持室内空气质量将不会有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对空气全热交换器在上海市冬季和夏季运行效率进行连续实测的基础上,利用湿度势理论,得到了全热交换器运行效率随室外温湿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不同污染源位置对颗粒物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室内人员日常活动及办公行为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颗粒物在置换通风室内的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5种典型粒径的颗粒物在这两种不同污染源释放位置下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若污染源高度靠近地面,则产生的颗粒物在人员呼吸区浓度较低,而人员活动时在较高位置产生的颗粒物因受到热浮力的作用,在呼吸面上的浓度较高;热浮升力对小粒子(dp<5.0μm)的输运起支配作用,而大粒子将受重力作用而沉降至地面。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产生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8.
荷尘状态单纤维过滤压降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辉  付海明  亢燕铭 《化工学报》2012,63(12):3927-3936
采用Monte Carlo法和Kuwabara单元模型,模拟了单纤维表面粉尘树枝结构的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考虑邻近粒子对粉尘树枝中单粒子阻力的影响,给出了荷尘状态单纤维过滤压降模拟模型。结果指出,对所有过滤情形,荷尘单纤维过滤压降随沉积量变化呈现两个阶段性特征;过滤风速、粒子大小和粉尘树枝形态结构对荷尘单纤维过滤压降影响显著;而纤维直径对荷尘单纤维过滤压降影响不明显。在获得单纤维过滤压降随沉积量变化关系后,求解了粒子在模型过滤器中的质量分布,建立了荷尘纤维过滤器过滤压降预测模型,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过滤风速在0.01~0.3 m·s-1范围内时,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适用于荷尘纤维过滤器的压降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在常规气候条件和隔墙类型范围内,对辐射供暖和对流供暖两种方式对应的户间传热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在邻室不供暖时,辐射供暖房间的户间传热量大于对流供暖房间,影响该增幅的主要因素为邻室自然温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架空地板数据中心CRAC水平送风方式下四种CRAC机组送风间距对机房内机架散热和穿孔地板气流分布的影响,分析四种CRAC送风间距的机房机架入口温度和通过穿孔地板的体积流量,比较四种工况的机架设备散热情况和热循环,为今后数据机房设计以及机房热管理和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