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非谐振型结构的复合左右手带通滤波器,可应用于WLAN频段,该结构只采用一个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单元,单元内部的交指结构提供等效左手电容,过孔结构提供等效左手电感,单元内部存在交叉耦合,通过调整交叉耦合电容和左右手参数,可产生2个可控传输零点并缩减尺寸,通过添加DGS缺陷地结构,能进一步优化滤波器性能,经过仿真优化最终设计出一款具有较高选择性、较好带外抑制性能的带通滤波器。实测结果显示:滤波器工作频率为5.98GHz,3dB带宽为940 MHz,带内插损最大值为1.59dB,相比传统滤波器设计,该结构大幅度减小了器件体积。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CO2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CO2的捕集再利用研究已引起了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石灰石循环煅烧/碳酸化法捕集工业CO2气体已经被大量报道,但石灰石在循环捕集过程当中其表面容易被烧结而降低了其捕集性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利用耐高温氧化物(如MgO、Fe2O3、SiO2)微粒对石灰石颗粒表面进行修饰改性以便提高石灰石颗粒的抗烧结能力及其CO2捕集特性并利用TGA和SEM对改性实验进行了捕集性能测试和颗粒形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微粒对石灰石改性有效果,其中添加1 wt% MgO微粒时可以使石灰石捕集CO2的性能提高7%~8%,且吸收剂颗粒孔隙结构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钙基吸收剂在较高的温度下可有效的循环捕集烟气中的较低浓度的CO2,通过升温释放出高浓度的CO2.但其弊端在于随着CO2释放/吸附的不断进行,吸收剂的烧结现象严重,CO2的吸收效率也显著的下降,若仅采用钙基材料作为CO2捕集剂,需不断的投入新鲜的吸收剂,消耗量较大.本论文以水泥工业为背景,研究其烟气中CO2的捕集,并采用一维结构的凹凸棒对吸收剂进行表面修饰处理,来缓解吸收剂的烧结现象,以提升CO2的吸收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物理吸附CO2的量对钙基吸收剂碳酸化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贡献,但此贡献要小于吸收剂抗烧结性能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凹凸棒石对颗粒粒径较大的吸收剂的改性效果较好;不改变钙基吸收剂的粒径,当将提纯凹凸棒石的粒径减小时,其改性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款加载EBG反射板且工作于ISM波段2.45GHz 的天线系统,可应用于体域网通信,采用单极子天线作为辐射主体,利用梯度馈线结构和地板蚀刻环形缝隙的方法调节天线端口匹配,在天线底部加载一块2×2阵列的风车型EBG反射板结构用以提升天线增益性能并增强与人体之间的隔离。仿真结果表明,风车型EBG反射板的加载能够提升天线增益和前后比的幅度分别为4.5dBi和17dB对人体组织SAR值缩减达到95%以上,且加载反射板之后天线系统整体尺寸约为0.46λ,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工作带宽为65MHz,中心频点 2.45GHz处回波损耗为-20dB,在人体不同部位测试时辐射性能稳定,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
电致变色材料在提倡低碳节能的发展理念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探索一种高效简单且性能优异的制备工艺尤为重要。利用静电喷雾法结合原位洗脱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致变色薄膜。根据电解质盐的颜色适配性和溶解性,选择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作为模板剂,在易加工的TPA-OMe-PA溶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电解质盐,然后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在ITO玻璃表面沉积制备薄膜,再通过原位洗脱法去除其中的模板剂-电解质盐,最终制备出含有多层级孔结构的聚合物薄膜。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结合紫外/可见/红外光谱仪研究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静电喷雾技术与原位洗脱法制备的聚合物薄膜具备多层级孔结构和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其中电解质含量为33.3%(质量分数)时,多层级孔隙率最高,且电致变色性能最为优异,漂白时间/着色时间缩减至0.6 s/1 s,着色效率达到608.2 cm^(2)·C^(-1),为已报道基于相同材料的电致变色薄膜的最快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材料的种类,纳米材料可以被分为有机纳米材料和无机纳米材料。前者通常包括有机小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体和有机大分子材料(本文中使用的大分子不是传统的高分子,而是分子尺寸达到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仪器能够观察到的有机分子),而后者涉及到C60与碳纳米管、金属、半导体、无机氧化物等纳米材料。本文将重点介绍我们目前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有机纳米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7.
石灰石作为天然的CO2吸收剂,可有效的捕集烟气中的CO2,但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石灰石颗粒表面会发生严重的烧结,使其酸化率迅速发生衰减.本文中利用自然界储量丰富的凹凸棒石对石灰石颗粒进行改性来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其CO2的循环捕集效率.凹凸棒石具有的天然纳米纤维状结构可有效的减少石灰石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延缓石灰石的烧结团聚现象,从而提高其碳酸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原矿和提纯后的凹凸棒石均可作为添加剂提高石灰石对CO2的捕集效率,其中经过提纯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的改性效果最好;通过比较凹凸棒石改性前后的钙基吸收剂经过多次CO2捕集循环后的颗粒微观形貌的变化,可以发现经过凹凸棒石改性后的石灰石颗粒表面仍留有较多的孔道,使其抗烧结能力得到大幅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水泥行业中,石灰石不仅是生产水泥的原料,而且也可以用来捕集废气中的CO2.但是,它的捕集效率会因其颗粒表面在经过几次捕集循环后发生烧结而严重降低.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不同种类的碳基材料(炭黑、石墨、竹炭和椰壳炭)来改性石灰石,提高其CO2捕集效率.碳基材料的引入可以改变石灰石颗粒的形貌:在煅烧过程中,碳颗粒在CO2的捕集循环前期起到支撑骨架的作用,循环后期碳颗粒在完全燃烧后,会产生孔洞,从而增加石灰石颗粒的比表面积,延缓烧结,提高循环煅烧/碳酸化率.实验研究表明,椰壳碳颗粒改性后的石灰石的CO2捕集效率比纯石灰石提高13%.  相似文献   
9.
贲腾  陈春海  于有海  王策  张万金 《材料导报》2001,15(9):57-58,48
提出“有机纳米功能材料”的概念,结合本中心近期的研究结果,总结近几年来有机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报道了一系列孔径可调的纳米尺度的刚性环状齐聚物,纳米尺度电活性低聚物,纳米尺度纤维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试验合成了两种新型的N-苯基取代苯并咪唑二胺,区别在于N-苯基的邻位分别由甲基和氟原子取代.将新型二胺分别与二酐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通过两步热亚胺法制备聚苯并咪唑酰亚胺(PBII)薄膜,并对新型二胺单体及PBII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新型PBII薄膜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341~381℃)和拉伸强度(σ=95~135 MPa).不同邻位取代的N-苯基破坏了分子的有效堆积,使得PBII薄膜的溶解性和光学透明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