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川东北地区罗家寨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相沉积,具有厚度大、分布稳定的特点。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理论,对飞仙关组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划分了5个四级层序10个体系域,建立了该区的沉积模式。作为主力储集类型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发育于第1个层序的高位期及第Ⅱ、Ⅲ层序中。罗家寨地区发育两个(期)边缘鲡滩,由东向西推移,西部滩体的形成时间晚于东部。两个滩体经历的成岩过程有所差异,东部滩体经历了5期白云石化和淡水溶蚀作用,西部滩体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明显减弱,只可以识别出微弱的白云石化作用,因此东部滩体储集性能优于西部。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2.
��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丁国生 《天然气工业》2003,23(2):106-108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油田到上海,管线长度达4000公里,为确保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全稳定的供气,就必须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地下储气库,从而保证在管线故障期间应急供气,同时利用地下储气库调节冬季和夏季用气量的差异,保证长输管线的高效、平稳运行。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地库址选择,目前准备将常州盆地的金坛盐矿用以建设地下储气库。盐穴地下储气库主要选择在盐层或盐兵上,利用水溶方式形成地下溶腔进行储气,选择合适的建库地址要结合地质、水、工程等诸多因素,造腔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技术,在造腔过程中还要及时采取声纳测井技术进行跟踪监测,造腔过程的检测及腔体完成后的密封安全性检测是气库能否投入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投产的11座地下储气库群设计工作气量达到180×10~8 m~3,在国内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①储气库工作气量增长速度慢,落后于调峰需求量增长的速度;②建设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③安全运行压力大,风险识别和控制困难;④库址资源少,建库条件复杂;⑤尤其是在现有天然气价格体制下,储气库难以通过自身运营获得经营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已经形成的运营方式和建库技术尚不足以应对市场和复杂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挑战。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在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的同时,更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研究地质评价与气藏工程、钻井完井工程、储气库注采工程、地面配套工艺及储气库完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大幅提高储气库建库效率,以促进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盐岩地下储库洞室收缩形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岩类地下储库在运行过程中盐岩洞室内部压力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的循环变化, 因此洞室周围的盐层会受到周围地层的压力和洞室内部压力的多重作用而产生应力变化,由于盐层在高压作用会产生塑性形变,而且,洞室内部的压力始终小于周围地层的压力,因此洞室周围盐层会产生指向洞室内部的位移而导致洞室收缩形变.洞室的收缩形变会导致洞室体积缩小,从而导致储库洞室库容的变化,降低洞室的运行效率.洞室的收缩形变与盐层蠕变规律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岩石力学测定,可以分析盐层蠕变特征进而建立盐岩蠕变的本构方程,利用本构方程,通过建立洞室三维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洞室不同部位在不同运行阶段内盐层蠕变的大小,从而预测整个洞室的收缩形变规律.对盐岩洞室储库的运行模拟发现,洞室建成初期有一个短暂的快速收缩形变阶段,后期收缩形变速度较为平稳并有逐步减缓的趋势.因此在盐岩洞室储库运行的初期,必需密切注意洞室蠕变,制定合理的运行参数,确保洞室的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下储气库的需求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国生 《天然气工业》2011,31(12):90-93
建设地下储气库是保障安全平稳供气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介绍了国外地下储气库建设的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并总结出了对中国建设地下储气库的3点启示:①地下储气库因其储气规模大、占地少、安全性能高、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②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应达到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5%左右,才能有效保...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促进了江西电力工业的发展,到1997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538.89万kw,220kV输电线路2765.3km,变电总容量307.2万kVA,形成了以220kV输变电设施为主网架、与华中主网联接、统一的江西电网。目前,县及县以下农村电力主要归地方管理,地(市)以上电力大部归省网直管。全省100%的乡、刃.9%的村和94.2%的农户通了电,25个县实现了初级农村电气化。目前,江西电网11个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全部通过实用化验收,省调自动化系统升级EMS建设正在积极开展之中。全省已基本形成载波、微波、光纤通信的电力通信网,其中微波通…  相似文献   
7.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从源岩条件、储盖条件、远聚条件、成藏作用等几方面分析了川中震旦系吉隆起构造带的成藏机理,认为该区气源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底部腐泥型暗色泥岩,其次为震旦系灯影组自生暗色藻白云岩,为早期成油晚期成气,该区最有利的储盖组合是灯四、三段储—下塞武统黑色页岩盖,其次是灯三段中部的云岩段储盖组合;多旋回的构造运动是控制油气运聚的主要因素,油气经过两次继承性运移聚集成藏,该构造带及华莹山构造带是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1993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携手中国移动在浙江嘉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GSM试验网,打通了中国第一个GSM电话;2007年,中国移动在首次走向国际兼并、收购巴基斯坦电信运营商Paktel(巴科泰尔有限公司)股份组建海外运营实体CMPak的重大历史时刻,得到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再次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9.
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在此目标导向下,中国的能源供需结构将迎来深刻变革,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的低碳化石能源,肩负着能源消费结构从高碳污染向低碳绿色过渡的重要使命。分析研究天然气对于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及在新形势下行业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为此,本文首先对碳中和概念及其内涵和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梳理,阐述了天然气对于“双碳”目标的贡献;同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机构、企业和学者对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并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构建了3种发展情景:基准情景、低速情景和高速情景;通过定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对中国“双碳”目标时期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天然气消费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天然气的供需两端论述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最后,还对天然气在碳中和时代与其他绿色能源的耦合式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天然气清洁、便利等特性,应快速提高其使用量及在能源系统中的占比,在碳中和时代替代煤炭成为化石能源中的主体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共同构建起清洁能源体系;2)在假设情景中,预计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55.14×108~60.78×108 t(吨标准煤),天然气消费量在5 449×108~6 006×108 m3之间;206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53.43×108~68.20×108 t,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达到5 280×108~6 740×108 m3,天然气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针对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1)在供给端加大对常规天然气探勘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推动对页岩气、煤层气、生物天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和试采,同时,促进进口LNG和管道气等贸易,巩固能源供应安全,丰富供应类型;燃气发电和工业用热将成为天然气在消费端的主要使用途径,尤其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气电将发挥快速响应等优势承担电网调峰调频作用;工业领域需大力推动以气代煤,提高天然气在高耗能行业的使用量;2)结合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从生产、储运、利用3方面提出了天然气产业与风能、太阳能和氢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系统深度耦合发展的思路: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引入更多电驱设备,大力发展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开采、CCUS等负排放技术;重视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尤其是应急调峰能力建设,实现电转气、储氢、碳封存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合新型电网,通过数字和智能技术改造管理和控制模式,实现天然气储集运输及消费的智能化,助力天然气与新能源高质量协同发展,确保“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全球地下储气库的发展趋势与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设地下储气库是保障安全平稳供气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全球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地下储气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将达到5430×108m3。为此,分析了全球地下储气库的现状,揭示了地下储气库需求增长的5个驱动力:①各国对天然气战略储备的重视;②天然气供给方式的转变;③短期天然气贸易的需要;④管网系统进一步平衡的需要;⑤油田伴生气的储存需求。结论指出:地下储气库的需求增长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亚洲地区受天然气需求和建库地质条件的限制,在世界地下储气库总工作气量中仅占很小的份额;地下储气库的发展趋势是加大气库调峰的灵活性以满足低碳经济的需要;未来地下储气库技术主要向延长地下储气库使用寿命、减少地下储气库对环境的影响和增强地下储气库运行灵活性的方向发展。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和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