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数理化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费托合成技术是公认的将煤基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重要技术途径。虽然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从五十年代起已经工业运转,但是浆态床费托合成技术由于其传热性能好,可直接使用第二代气化炉生产的富CO合成气,反应器结构简单,单台反应器生产能力大,开工率高,产品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2.
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α碳原子的酰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α-乙酰基二硫缩烯酮与酰氯的酰化反应. 以干燥的二氯甲烷为溶剂, 在四氯化钛催化下, α-乙酰基环二硫缩烯酮(1)可与脂肪及芳酰氯(2)反应, 在化合物1的α-碳原子上发生酰化反应, 以较高的产率生成各种α-乙酰基-α-酰基二硫缩烯酮(3).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中聚乙烯油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125mL间歇式高压釜反应器,在超临界水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聚乙烯比和水填充率对聚乙烯降解油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在超临界水中迅速降解,油收率可达90%以上;随温度从450℃提高到480℃,油收率从91.4%下降到61.7%,气体收率从1.9%提高到27.7%;在450 ℃反应时间从1 min延长到30 min时,油收率略有下降,油品中C7-11组分所占比例增大一倍。水/聚乙烯比和水填充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聚乙烯的降解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CO和H_2在沉淀铁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F-T 合成催化剂。本文的目的是通过CO 和H_2在浆态相F-T合成采用的无载体沉淀铁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TPD)的实验结果,考察钾的加入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Fe-Cu(Fe65w%;Cu 0.6w%,其余为平衡氧)和Fe-Cu-K(Fe,Cu 含量同上,K0.1w%,其余为平衡氧)两种催化剂。程序升温脱附实验在装有四极质谱仪的吸附-解吸系统内进行。化学吸附用Chemisorb 2800装置测  相似文献   
5.
H2和CO在间二甲苯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IL搅拌釜,在温度80~160℃,压力0.5~5.0MPa范围内,实测了H2和CO在间二甲苯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两者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结果与工于正规溶液理论Prausnitz-Shair法计算的气体溶解度比较相符。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CO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比H2大。相同温度、压力下不同液相介质中H2和CO的体积传质系数排序如下:(kLa)MEF〉(kLa)  相似文献   
6.
Fe—Cu—K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固定床中工业FeCuK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压力、原料气H2/CO等操作条件影响费托反应转化率、产物分布和产物的收率。随着操作温度(503~543K)的升高,XCO+H2、C1+、C5+均有明显的增加,碳氢化合物向轻组分方向偏移,产物中烯/烷比呈有规律的变化;随着压力的升高(1.0~3.0MPa),XCO+H2、C1+、C2+、C5增大,轻油(C2~C4)的组分含量也有增加趋势,但压力对烯烃、烷烃的选择性影响不同,压力增大产物中烯/烷比下降,有利于烷烃的生成;原料气H2/CO比亦较大程度地改变了FeCuK催化剂上的产物分布和收率,原料气H2/CO比(1.02~2.83)升高可增大XCO,产物中低碳烃含量上升,但C1+和C5+收率减少。本文还对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上伴随的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进行了CO_2-水混合蒸气在不锈钢V形纵槽表面进行了凝结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_2质量浓度在80%~94%范围内,两V形纵槽表面的凝结换热特性均优于光滑平板。1 mm×2 mm纵槽冷凝表面的凝结换热系数比平板提高了8.51%~15.4%。在20%~94%浓度范围内,1 mm×2 mm冷凝特性均优于0.5 mm×1 mm冷凝块,所以适当增加肋片的高度和肋间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冷凝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通量微弱荧光快速检测的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年才  张镇西  李政  赵玉龙  蒋庄德 《光学学报》2012,32(2):217001-206
高分辨熔解(HRM)曲线分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基因突变检测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的新方法,它通过实时监测PCR产物升温过程中双链DNA饱和染料的荧光强度变化来分析核酸序列的微小差异。根据HRM分析仪对荧光检测的时间和灵敏度需求,提出基于光开关阵列的多路高速荧光激发和检测模块实现高通量的微弱荧光快速检测;并根据HRM荧光数据特点,对原始荧光曲线进行滤波、基线探测、归一化和对温度微分等处理,从熔解曲线两端的线形区域自动提取基线作为归一化的标准,可以在不损失曲线形态特征信息的情况下获得更为精确的熔解温度,从而实现不同基因型熔解曲线的快速、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9.
沉淀法CuCr催化剂/CH3ONa体系的浆态相低温甲醇合成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u(NO3)2、CrO3和浓氨水为原料,采用并流滴加共沉淀法制备的,CuCr氧化物催化剂与工业甲醇钠溶液组成的催化体系的低温甲醇合成反应性能较好.催化剂制备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平均误差在±3%以内.催化剂的空时收率平均误差在±5%内.对使用络合溶液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CuCr催化剂(包括两种商品催化剂G-89和N203SD)与工业甲醇钠溶液组成的四种催化体系,采用气相连续流动、液相间歇的方法,在1L浆态搅拌釜中评价了它们的反应性能.与其它三种催化体系比较,本文开发的CuCr/CH3ONa催化体系,运转48h后的空时收率最高(0.609g(gcat)-1*h-1).  相似文献   
10.
H_2和CO在间二甲苯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 1L搅拌釜 ,在温度 80~ 1 60℃ ,压力 0 5~ 5 0MPa范围内 ,实测了H2 和CO在间二甲苯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 ,两者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结果与基于正规溶液理论Prausnitz-Shair法计算的气体溶解度比较相符。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 ,CO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比H2 大。相同温度、压力下不同液相介质中H2 和CO的体积传质系数排序如下 :(kLa) MEF>(kLa) MeOH>(kLa) m -xylene>(kLa) paraffin。此外 ,在实验范围内获得了亨利系数 ,偏摩尔体积和溶解热等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