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数理化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壳聚糖与氯乙酸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了取代度为0.71的O-羧甲基壳聚糖,将改性后的O-羧甲基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反应,制备了粒径分布在370-710nm的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粒,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该微粒呈球状,平均粒径为450nm.在此基础上研究了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粒对工业电镀镍废水Ni~(2+)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Ni~(2+)起始浓度、平衡吸附时间、粒径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O-羧甲基壳聚糖微粒最佳吸附条件是Ni~(2+)溶液pH为8.0、Ni~(2+)溶液起始浓度为33.28mg/ml、平衡吸附时间为0.5h、粒径较小的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粒对Ni~(2+)的吸附量要大于粒径较大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对纤维素热解的主要产物左旋葡聚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设计了四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 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左旋葡聚糖开环成链状中间体时,首先,左旋葡聚糖中的两个半缩醛键C(1)-O(7)和C(6)-O(8)断裂,经过渡态TS1形成中间体IM1,同时,C(6)-O(7)结合成键使C(5)-C(6)-O(7)形成环状结构,该反应的能垒较高,为296.53 kJ/mol,然后IM1经过渡态TS2转变为中间体IM2,该反应的能垒为234.09 kJ/mol;对IM2设计了四条可能的反应路径,反应路径2和3能垒较低,是IM2最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在反应路径1和4中都包含了脱羰基反应,其反应能垒较高,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宇  尚晓娴  颜流水 《应用化学》2009,26(2):193-197
壳聚糖;羟丙基;纳米微球;牛血清蛋白;缓释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具有高PEO质量分数(80%)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68(PEO80-PPO30-PEO80)和F108(PEO133-PPO50-PEO133)的水溶液在升温过程中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 发现对于特定浓度的嵌段共聚物水溶液, 在溶胶-凝胶转变过程中会出现一个“软凝胶”区域, 通过对F68进行区域的频率扫描实验, 推测了相应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成都地区的秋季雨水中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反映了该地区秋季大气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异喹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间甲氧基苯乙胺和氯甲酸乙酯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关环、四氢铝锂还原得到1,2,3,4-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中关键步骤环化反应实现了使用多聚磷酸(PPA)简便有效地进行了关环,合成了一系列异喹啉酮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7.
在1-萘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上分离了6种氨基醇类药物的对映体。考察了流动相中的酸、碱添加剂种类和浓度、溶质的化学结构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普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索他洛尔和沙丁胺醇等6种药物的对映体在1-萘万古霉素手性柱上得到了完全分离,当甲醇流动相中冰乙酸和三乙胺添加剂量均为0.001%(体积分数)时,6种氨基醇的选择因子依次是1.16,1.36,1.15,1.10,1.18,1.16。  相似文献   
8.
弹性弦Dirichlet边界反馈控制的镇定与Riesz基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一端固定 ,一端 Dirichlet边界控制的一维波动方程说明系统是 Salamon- W eiss意义下适定和正则的 .由此说明 ,由 J.L.Lions引入的用于研究双曲方程精确可控性的 H ilbert唯一性方法是控制论中著名的对偶原理 .我们讨论了系统的指数镇定及闭环系统的广义本征函数生成 Riesz基和谱确定增长条件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使读者对目前线性偏微分控制理论的一个新动向有一基本的了解 .  相似文献   
9.
高准确和高精度测量环境大气CO2浓度,对于监测区域和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关重要。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利用便携式FTIR光谱仪采集近红外太阳吸收光谱,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反演获得了2016年9月至2020年5月期间合肥地区环境大气的CO2柱浓度。观测结果表明,CO2气体的柱浓度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出现最大值,夏季下降速度快,秋季达到最小值。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浓度XCO2的日均值位于(401.23±0.60)和(418.41±0.31) ppm之间,而2017年观测的月均值有着6.96 ppm的季节幅值。并且,观测期间XCO2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71±0.66) ppm·yr-1。为了验证便携式FTIR光谱仪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其观测结果与高分辨率FTIR仪器同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观测的XCO2的偏差均值为1.32 ppm,二者的相关系数r为0.97,两个数据显示高度一致性。同时将观测结果与GOSAT卫星数据作了横向比较,两个数据的平均偏差为(0.63±1.76) ppm,二者的相关系数r为0.86,显示出地基数据与卫星数据有高相关性。最后,将合肥站点2020年秋季观测数据与上海站点同期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上海站点与合肥站点的CO2柱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合肥观测点的XCO2日均值位于(415.09±0.84)和(417.80±0.67) ppm之间,上海观测点的XCO2日均值位于(411.87±1.07)和(416.63±1.70) ppm之间,表明同步观测期间合肥的CO2柱浓度略高于上海市。地基FTIR光谱仪的观测结果可为追踪合肥地区温室气体的碳源与碳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没食子酸修饰Au@Ag纳米颗粒,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不同条件(金/银摩尔比、保护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制备所得纳米颗粒进行表征,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银摩尔比1∶5,加入0.06%的三聚磷酸钠作保护剂,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应时间15分钟。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该产物为类球形,平均直径21.7nm,分散性好。实验表明Au@Ag纳米颗粒具有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对比单纯Au、Ag纳米颗粒,其催化活性更强,其催化效果在浓度为10mmol·L~(-1),过氧化氢浓度为0.5%,pH值约为9时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