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数理化   10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区带扩展和全过程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经过适当的近似处理,对毛细管区带电泳中各种影响区带展宽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一个计算CZE区带宽度的数学表达式。理论计算与实验值对比,均方差σ的平均相对偏差在10%左右。以此为基础,得到了柱效(板高)的数学表达式,讨论了操作条件与柱效的关系。结合区带电泳中预测多肽保留值的方法,用计算机对多肽的CZE分析进行了全过程模拟。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连接在Sigmal气相色谱仪上的HS-6顶空分析器的性能,特别注意考察了样品的体积,平衡所需时间和分流比等对保留时间和峰高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增加样品的加热温度和稀释样品的浓度会改善测定的灵敏度,文章还给出了一系列不同类型样品的应用结果,包括香烟、茶叶、啤酒、中药等。  相似文献   
3.
任意多阶梯度场强毛细管凝胶电泳中谱带的迁移和展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制备的毛细管凝胶电泳柱上,通过实验考察毛细管凝胶电泳(CGE)中场强(E)和组分迁移率(μ)的关系,发现在一般CGE使用的场强范围内,μ随E增大而成近似线性的增加。并讨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供了任意多阶梯度场强毛细管凝胶电泳中组分的迁移时间和距离的计算公式,用于编制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4.
芯片国管电泳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林炳承 《分析化学》2002,30(3):359-364
芯片毛细管电泳(Chip-CE)技术在近几年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介绍芯片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对等电聚焦、等速电泳、自由溶液电泳及胶束电动色谱等其它芯片电泳模式也有所提及。讨论了芯片材料和制作技术、芯片的几何形状、样品的操作和衍生、检测及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滤、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多维组合分离分析了胎脑垂体组织培养液的成分,比较了各种工具的不同组合产生的分离效果,考察了获取最多信息量或达到最佳分离的条件,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脂肪叔胺是精细化工的主要原料,用它可生产出多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目前,脂肪叔胺的分析,国内主要是采用化学定氮法,国外曾报道过用色谱分析的结果。我们采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交联毛细管柱,对C_(11)—C_(13)(C_(11)叔胺系指N,N-二甲基十一胺,下同)、C_(16)—C_(19)二种系列脂肪叔胺,进行了色谱分离,采用色谱方法和色谱—质谱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前言热电离检测器,又称氮磷检测器,是一种重要的气相色谱检测工具,1961年由Cremer等人引入。迄今为止,所有热电离检测器的热电离源均由碱金属化合物制成。因此,常有人称这类检测器为碱火焰电离检测器。对于这种检测器机理的研究,包括Kolb等的碱原子蒸发说,Brazhnikov的碱金属盐分子蒸发说,Olah的碱金属原子催化说等,始终以碱金属元素的存在为基础。这些观点能解释相当一部分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我们设计的非碱热电离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刻技术, 通过光引发单体聚合, 在硅烷化破片表面原位制备水凝胶微图案. 该法简便易行, 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操作过程, 且所制微图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通过细胞微图案化和液滴微结构制备展示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潜在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林炳承  卢佩章 《化学学报》1989,47(3):221-226
用氨基酸对映体在手性毛细管柱上扮离作实例, 研究了任意多阶程升优化程序的普遍适用性. 按计算结果进行实验所得的实际色谱图证明, 优化程序的应用将有助于在保证分离度的前提下, 大大缩短分析时间.提出了一种可以大体反映程序升温下复杂样品各组分在柱内运动过程的轨迹图(x-t图).轨迹图上所显示的每一组分在到达行程终点的时间的准确性得到了色谱实验的验证, 从而为探讨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柱内运动状,况特别是为多维色谱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