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原油中金刚烷指纹半定量分析进行原油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原油中金刚烷化合物内标法半定量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基于谱图特征和计算保留指数的组分定性方法,对26种单金刚烷、双金刚烷化合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不同地理位置海上油井平台6个原油金刚烷指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原油中单金刚烷总含量在200~1200 μg/g之间,双金刚烷总...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了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化合物内标法半定量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基于谱图特征、确认离子m/z 123、179、193、207及计算保留指数的组分定性方法,对10种双环倍半萜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不同地理位置海上油井平台9个原油的双环倍半萜指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化合物总含量在600~8000μg/g之间;各原油中均以4,4,8,9,9-五甲基十氢化萘(BS3)、4,4,8,9,9-五甲基十氢化萘(BS4)、C16-sesquiterpane(BS8)、8β(H)-升补身烷(BS10)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占双环倍半萜总量的60%以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涠洲岛海区>渤海海区>进口原油G1、G2;国外原油G3的双环倍半萜含量与渤海原油B3的含量相当,但分布形式不同.同一区块不同采油平台原油中的双环倍半萜指纹非常相似,不同来源的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含量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此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来源原油的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在优化条件下,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从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培养液中检测到3种AHLs(N-己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N-辛基高丝氨酸内酯(C8-HSL)和N-十四基高丝氨酸内酯(C14-HSL))。与传统的薄层层析-生物传感器(TLC-biosensor)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比,该方法更加简单、高效,只需对培养液样品进行简单处理,即可定性检测样品中的AHLs分子。该方法为从复杂基质中检测和鉴定AHLs信号分子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超声波辅助萃取,乙酸酐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 - MS)法测定沉积物中对苯二酚的分析方法.对超声辅助萃取影响因素如萃取溶剂、超声功率、萃取次数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苯二酚的回收率为85%~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 ~7.2%,线性范围为0.05~10 mg/L,检出限为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