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数理化   2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ZSM-5分子筛的酸性质和乙醇脱水成醚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位红外技术、等温吸附、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HZSM-5和磷改性的ZSM-5分子筛的酸性质和表面性质,并与催化乙醇制乙醚的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样品的总酸度与乙醚产率和乙醇转化率有关。磷的掺入使酸度增加,酸强度降低,有利于乙醚产率的提高和抑制副产物乙烯及积炭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在0.5 mol·L-1H2SO4水溶液中,以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跟踪恒电位电聚合间甲基苯胺和邻甲基苯胺.结果表明邻甲基苯胺的电化学聚合要比间甲基苯胺快.在0.9 V(vs.饱和Ag/AgCl)恒电位电解时的电流-时间响应曲线表明聚间甲基苯胺和聚邻甲基苯胺在导电玻璃上的沉积方式是不同的,在电解初期两者均可能以时间累积成核方式沉积,但随着电解的进行,邻甲基苯胺电化学聚合发生支链化,而间甲基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反应却变慢.扫描电镜图表明聚邻甲基苯胺具有多孔颗粒状的表面形貌,而聚间甲基苯胺却具有致密的表面形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6-31**/B3LYP)表明,半氧化态的间甲基苯胺四聚体发生了明显的卷曲而与此对应的邻甲基苯胺四聚体却没有明显的卷曲;这说明尽管聚邻甲基苯胺和聚间甲基苯胺在化学结构上是类似的,但它们的空间结构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同,导致其聚合和在电极沉积的方式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在0.5 mol/L H2SO4水溶液中, 以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 用恒电位电解的方法, 在0.9 V电位下电化学共聚邻甲基苯胺(OT)和邻氨基苯甲酸(AA). 涉及的电化学聚合均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跟踪, 结果表明电化学共聚随着反应体系中邻氨基苯甲酸的浓度的增加而变慢; 所得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均用FTIR和扫描电镜表征. FTIR表明邻甲基苯胺和邻氨基苯甲酸之间发生了共聚; 扫描电镜图表明, 与聚邻甲基苯胺相比, 从200 mmol/L OT/50 mmol/L AA和150 mmol/L OT/50 mmol/L AA反应体系得到的共聚物具有小颗粒和较为致密的表面形貌; 这个现象也帮助证明了邻氨基苯甲酸应该与邻甲基苯胺发生了共聚, 并使表面形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在0.5 mol•dm-3硫酸介质中, 循环伏安法电解间甲苯胺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聚间甲基苯胺产生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上. 在恒电位条件下, 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较详细地研究了间甲基苯胺在氧化铟锡(ITO)上的电化学聚合. 结果表明间甲基苯胺只能在较高电解电位和单体浓度足够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电化学聚合. 在0.7 V(相对于饱和的Ag/AgCl), 0.2 mol•dm-3的间甲基苯胺和0.9 V, 20 mmol•dm-3的间甲基苯的实验条件下, 尽管在ITO电极上没有发生电化学均聚合, 但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电极表面上可能还形成低分子量的齐聚物. 在低电位0.8 V下, 电化学聚合200 mmol•dm-3间甲苯胺时, 有明显的诱导期存在. 在恒电位电解的条件下, 相应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和聚合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间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能发生电化学共聚反应, 由于对苯二胺可能与间甲基苯胺形成了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中间体, 使得对苯二胺的加入不但促进和加速了聚合反应, 而且还结合进聚合物中形成了phenazine或类似于phenazine的环结构.  相似文献   
5.
ZSM-5分子筛转化乙醇为乙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原位红外技术、程序升温热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乙醇和乙醚在HZSM-5和PZSM-5上的吸附及表面状态, 并与催化乙醇为乙醚的活性和选择性相关联. 结果表明, 乙醇与质子酸中心作用形成吸附态乙醇, 该吸附态乙醇与气相乙醇反应生成吸附态乙醚, 然后从表面脱附. 磷的掺入能有效抑制积炭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灵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V(HCl):V(HNO3):V(H2O)=5:1:94混合酸介质中测定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钯量.已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6.76 μg/g,标准相对偏差是4.8%,平均回收率为99.3%;未纯化样品钯量的平均值是121.2 μg/g,平均相对偏差是5.4%.还讨论酸介质对测定钯吸光度的影响,通过比较找到了合适的酸介质组成.  相似文献   
7.
8.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and 3-methylthiophene has been accomplished in 1-methylimidazium tetrafluoroborate (HMIMBF4) ionic liquid. 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s of aniline and 3-methylthiophene were obtained successfully. The copolymer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he formation of copolymer has been confirmed by FT-IR and UV spectra.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was used for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Both the homopolymer and the copolymer ha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hydroquinone.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灵敏度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来自不同镍环境和不同状态的40个人眼晶状体中的镍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采用了方便的HNO,消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通过实验比较测得普通石墨管对镍的特征质量是长寿命石墨管的4.6倍,然后用长寿命石墨管对各种样品的消解后获得的测试液进行镍的测定,由此得到每个人眼晶状体中的绦量。结果表明:正常人的透明晶状体中的镍量明显低于患有白内障人眼晶状体中的镍量;而与镍矿直接接触的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中的镍量显著高于非直接接触镍矿白内障患者和一般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的镍量。这种关联表明人眼晶状体中的镍元素可能是白内障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严祥辉  张贵荣  徐柏庆 《催化学报》2013,34(11):1992-1997
经过热解聚苯胺、碳和FeCl3的混合物制备的Fe-N-C材料在酸性电解质中对氧还原反应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由于材料中不存在任何贵金属, 因而被认为是一类新型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然而这类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性能如何尚不清楚. 本文使用旋转圆盘电极技术考察了制备的两个Fe-N-C催化剂在KOH水溶液中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 发现这两个催化剂表现出比无金属的N掺杂碳材料更高的活性. 与商业Pt/C催化剂相比, 它们催化氧还原反应的起始电势和半波电势分别仅低60和40 mV左右, 计时电流测试表明, 它们比Pt/C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稳定性. 此外, 在这两个Fe-N-C催化剂上的氧还原反应主要遵循四电子途径. 本工作显示, Fe-N-C材料有望用于碱性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