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数理化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葡萄糖在镍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制备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了其电化学氧化机理.并测定了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在较高的pH值和570 mV的电位条件下,镍电极上产生的Ni(Ⅲ)具有氧化剂的作用,能直接氧化葡萄糖为葡萄糖酸内酯,产生的正比于葡萄糖浓度的电流响应可以定量样品中的葡萄糖含量。传感器由镍棒、铂丝对极和Ag/AgCl参比电极构成;对葡萄糖的响应时间小于1 min,进样间隔时间为3 min;对葡萄糖的电流响应范围为1.96×10~(-5)~1.80×10~(-4)mol/L,检测限为9.80×10~(-6)mol/L。传感器未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或其他生物酶,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样品中的氧对测定没有影响。在镍电极上,抗坏血酸、尿酸和多巴胺等物质不干扰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传感器用于测定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4.3%。与己糖激酶法的测定结果一致。传感器制备简单,无需特殊保管,经简单处理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氮酮对鼠角质层角蛋白作用的光谱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3CNMR和ATR-FTIR为测试手段,探讨角蛋白的分子运动自由度与堆积结构,以及氮酮对鼠角质层角蛋白的作用.经氮酮处理后,角蛋白主侧链碳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从7.9,8.2和2.1s分别减小到5.4,3.6和1.6s,表明氮酮作用加快了角蛋白所有碳的运动,获得了氮酮对鼠角质层角蛋白作用的确凿证据.同时,ATR-FTIR结果显示,经氮酮处理后,角蛋白的酰胺吸收峰带的峰位从1544.7cm-1向低波数位移到1541.4cm-1.结果表明氮酮可使部分角蛋白从α-螺旋型结构向β-折叠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型结构转变,导致角蛋白的堆积结构疏松,增大了角蛋白碳运动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3.
化学促进剂与鼠角质层脂质相互作用的ATR-FTI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对肝脏和胃肠道的损伤,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达到治疗量是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化学促进剂是常用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物质,其作用机理一直是透皮吸收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在不破坏样品的条件下,采用衰减发射红外分析方法研究经皮促进剂氮酮等处理前后脱毛离体鼠皮角质层脂质侧链CH2偏转/全反构象体的变化情况,考察氮酮等化学促进剂对角质层脂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化学促进剂的促进渗透作用机制,为透皮给药系统设计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