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境安全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甲醛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甲醛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文章简述了室内甲醛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论述了室内甲醛污染治理的四种方法(臭氧氧化法、吸附法、光催化氧化法和金属氧化物法)的反应原理、优缺点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金属氧化物法在材料的制备和反应机理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影响太湖入湖河流水质的24个因子值为研究对象,将PSO算法与SVM算法相结合。PSO算法用于优化SVM算法的参数c和g,以利于快速、高效地确定c和g的全局最优值;SVM算法基于最优的c和g,分别以24,21,18,15,12,9和6个因子作为特征向量预测水质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当特征向量为9个影响因子时预测率最高。其参数c=18.56,g=1.35,对应的预测率为:全局预测率92.59%,重度污染水质预测率88.89%,轻度污染水质预测率94.45%。因此,通过PSO和SVM混合算法,可以确定影响太湖入湖河流水质的主要因子,利用这些主要因子对水质进行预测预警,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固定式考点存在的缺陷,阐明了移动式考核平台开发与应用的必要性,并对移动式考核平台开发的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功能配置、运行流程提出了完整的构想,对该平台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斜发沸石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斜发沸石为吸附剂处理氨氮废水,研究了斜发沸石粒径、反应时间、废水pH、废水氨氮初始浓度、斜发沸石用量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斜发沸石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98 K下,当斜发沸石用量为7 g/100 mL,沸石粒径小于74μm,废水氨氮初始浓度为200 mg/L,pH为7,吸附时间为3 h时,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2.71%,斜发沸石吸附氨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在温度为298~318 K之间时,吸附等温线更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此基础上,热力学计算发现,ΔH00、ΔG00、ΔS00,表明氨氮在斜发沸石上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负载锰氧化物用于吸附甲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活性炭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将KMnO4负载在活性炭上,再经热处理使其转化为锰氧化物(MnOx).研究了KMnO.溶液浓度和热处理温度对负载MnOx活性炭吸附甲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MnO4溶液浓度为0.079mol·L-1和热处理温度为650℃的条件下制得的负载MnOx活性炭,在浓度为600mg·L-1甲醛溶液中的甲醛吸附量可高达5.51mg·g-1.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负载MnOx活性炭表面的碳原子和锰原子可对甲醛产生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煤炭行业及典型煤炭企业的安全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找出煤炭企业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系统安全科学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个体及群体行为理论、数理统计方法等,以平煤集团为样本,根据安全管理的3E原则,从技术保障、组织保障、文化教育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地研究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模型。通过该模型研究,为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思路;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出网络版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为生产现场提供先进、便捷的安全风险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建立港口安全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基于港口安全生产特点和安全管理实际,以天津港为研究对象,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原理,在对天津港安全管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港口安全管理现状、港口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评价、安全系统工程控制管理等方面,建立了港口安全系统工程模型.提出了港口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方法模式,建造了安全系统分析评价事故树和系统安全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港口安全系统工程管理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为发展规范港口行业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一台加装了进气道喷醇系统(MIIA)、高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的2.8 L增压中冷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为平台,在不同负荷下开展不同外部EGR循环方式对进气道喷醇式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技术对EGR技术具有良好兼容性.在采用国VI排放法规标准规定的稳态试验循环(WHSC)测试条件下,借助EGR技术的DMCC发动机氮氧化物(NOx)排放会显著降低且颗粒物(PM)保持在较低水平,打破了NOx-PM的trade-off关系.此外,不同EGR方式对排放特性、进排气参数、燃烧特性和经济性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耦合排气背压阀(BPV)后的低压EGR策略可实现更高的EGR率,将NOx排放降至国VI限值附近.但同等EGR率下发动机采用高压EGR更具优势,利于均质混合气的形成,增加预混燃烧占比,获得更高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然而受限于高EGR率需求,采用单一型式EGR策略实现DMCC发动机满足国VI限值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0.
在一台满足国Ⅵ排放的柴油机基础上,采用进气预喷甲醇的方式替代原机的尿素辅助的选择性还原技术(SCR),探究不同柴油预喷油量和预喷时刻对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大扭矩转速1690 r·min-1和280 N·m (1.25 MPa BMEP)工况下,当甲醇在整个燃料的能量占比(占总燃料能量的63%~65%)和柴油预喷时刻不变时,柴油预喷油量从1.5 mg·cyc-1(占循环喷油量8%)增加到7.5 mg·cyc-1(占循环喷油量48%)可以有效改善甲醇混合气的活性,此时达到50%燃料燃烧放热量(CA50)会提前,燃烧速率增大,气缸内燃烧爆压(Pmax)和最高压力升高率(Rmax)提高,同时有效热效率(Brake Thermal Efficiency,BTE)增加6%,PM、CO和THC比排放分别降低50%、61%和29%.但预喷油量超过6 mg·cyc-1时,NOx排放显著增加.相比之下,柴油预喷时刻的变化对发动机燃烧的影响较小.适当提前预喷可以在降低PmaxRmax的同时减少NOx、CO和PM比排放.因此,采用优化的柴油预喷参数可以获得更高的有效热效率和极低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