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国内某油田拟建设的国内首个酸气注入工程进行酸气回注管道泄漏扩散模拟,研究了不同泄漏口径、大气稳定度、风速条件、泄漏时间等对酸气在纵向和横向条件下的扩散距离影响,制定了应对酸气管道泄漏的紧急关断和放空燃烧措施,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划分了泄漏应急响应区,可为首个酸气回注工程设计提供安全部署指导。  相似文献   
2.
环丁砜-哌嗪溶液吸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环丁砜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环丁砜-PZ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环丁砜-PZ复合溶液配比为0.4∶0.6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126 mol;再生温度最高,为105℃;再生率最高,为90.34%。同时与相同配比的MEA、DEA相比具有较大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环丁砜-PZ复合体系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CO_2驱油封存技术,我国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还处于空白,亟待加强。文章从CO_2泄漏路径分析、环境监测方法的筛选以及环境背景值缺失情况下的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各环节的主要研究思路。其中重点介绍了"过程分析法"在CO_2泄漏识别中的应用,强调环境背景值不仅是注气前的环境状况,在注气过程中,每个时间点之前的监测数据均可以看作是背景值。为我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重要信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菲尔溶液在工业脱除二氧化碳中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复合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不同配比的碳酸钾-T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从复合溶液中初始逸出温度、溶液再生温度、溶液再生率、再生前后溶液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钾-TETA复合溶液配比为0.6∶0.4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914mol/L;同时再生温度最低,为106℃;再生率最高,为96.7%。与相同配比的碳酸钾-MEA(一乙醇胺)、碳酸钾-DEA(二乙醇胺)、碳酸钾-DETA(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相比具有一定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碳酸钾-TETA复合体系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复合溶液脱除采出气中的C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CO2驱现场情况,采用耐压实验装置模拟CO2驱采出气.在中压条件下对N-甲基二乙醇胺(MDEA)及MDEA与二乙醇胺(DEA)的复合溶液脱除模拟采出气中CO2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吸收饱和液进行了再生实验.在模拟采出气中V(CH4):V(CO2)=3:7、反应温度为70.0℃、反应压力为0.5 MPa、MDEA-DEA复合溶液中MDEA质量分数为40%、DEA质量分数为2%的条件下,CO2吸收体积为48.429 71 L,再生温度为106.0℃,再生能耗为0.010 12 kW·h/L,再生率为98.84%.  相似文献   
6.
CO_2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化学吸收法为烟道气中CO_2回收的重要手段,为选取综合性能较好的吸收剂配方,对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3种胺液和哌嗪(PZ)、N-甲基哌嗪(N-MPP)、氨乙基哌嗪(AEP)3种活化剂开展CO_2吸收和再生实验,通过分析相关指标,发现MEA胺液吸收及再生性能优良,为最佳的主体吸收剂,AEP作为活化剂能有效提高单一MEA胺液的吸收、再生性能,且提升效果明显由于其他两种活化剂,确定复配胺液的最佳配比为2 mol/L MEA+0.7 mol/L AEP。  相似文献   
7.
胺基碳捕集工艺是燃烧后CO_2捕集的主要方法,是目前工业上降低CO_2排放的有效措施,但会导致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如胺溶剂蒸发、降解产物(硝胺、亚硝胺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胺基碳捕集工艺释放VOCs的排放过程,对VOCs扩散与迁移模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为CO_2捕集工程的安全设计和环境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胺(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体系(简称二元复合胺体系)中加入少量活化剂三乙烯四胺(TETA),研究了MEA/MDEA/TETA三元复合胺体系(简称三元复合胺体系)对烟气CO2的吸收和再生情况。结果表明,MEA、MDEA、TETA3种组分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使得三元复合胺体系中的CO2吸收速率、CO2饱和吸收量均分别小于二元复合胺体系与TETA单体系的CO2吸收速率、CO2饱和吸收量之和。三元复合胺体系的再生温度稍高于二元复合胺体系,其一次再生率约为83.5%,比二元复合胺体系低了约13百分点,三元复合胺体系的再生较二元复合胺体系更困难。  相似文献   
9.
碳酸钾-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2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钾碱溶液在工业脱除二氧化碳中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吸收速率差、再生负荷高等缺点-开发新型热钾碱溶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碳酸钾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碳酸钾-二乙烯三胺(DETA)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酸碱度与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  相似文献   
10.
以羟乙基乙二胺(AEEA)为基础吸收剂,分别加入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四乙烯五胺(TEPA)作为活化剂,探讨了不同烯胺体积分数和CO2负载量(吸收的CO2与活化吸收剂的摩尔比)对各烯胺活化的AEEA吸收剂CO2吸收热、解吸热、CO2脱除率的影响。综合对比结果,最优的活化吸收剂为AEEA+5%(φ)DETA,其最低CO2吸收热为63.0 kJ/mol(以每摩尔CO2计),解吸热为82.5 kJ/mol,CO2脱除率为7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