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长期暴露与脑血管、行为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部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关于脑部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的认识仍近乎“黑箱”状态,这已成为准确认识环境污染对脑部健康风险研究的瓶颈问题.本文综述了当前脑部外源性污染物,特别是颗粒态污染物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基于非靶向分析技术、同位素追踪技术等建立脑部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识别、表征和溯源的系统研究方法,解析入脑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信息,追踪典型污染物入脑的暴露途径、跨生物屏障转运、代谢归趋及生命周期.为进一步阐明外源性颗粒态污染物对脑部重要生理功能及生命过程的扰动机制提供方法学支撑和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2.
细颗粒物污染是当前重要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环境细颗粒物暴露会增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患病风险.正确认识人体内颗粒态污染物的真实赋存及来源是科学评估其健康风险的关键,是以公共健康为导向的颗粒物污染防控的迫切需求.然而,人体内生物基质极其复杂,且自身的生物矿化作用可生成生物源性的颗粒物,这为人体内高动态的颗粒态物质的溯源带来了严峻的方法学挑战.本文综述了当前人体内颗粒态物质溯源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基于多重化学指纹分析的系统溯源方法,为未来更精准快捷的体内颗粒态污染物的溯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