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旧电容器存放点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废旧电容器存放地点附近的土壤和植物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分析了羊茅草(Festuca.L)的叶和根中PCBs的变化,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量判别了PCBs污染类型,进而探讨了PCB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存放点PCBs污染水平较高,污染类型与Aroclor 1248相似.随着离污染点距离的增加,PCBs浓度急剧下降.污染类型逐步偏离Aroclor 1248,二氯和三氯联苯的百分比升高,四氯和五氯联苯下降.表现出水相和气相传输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水相传输起主导作用.另外,PCBs在羊茅草的叶和根中浓度的比值有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和PCBs大气传输过程相关联,大气传输的贡献随着距离的增加PCBs浓度水平逐步下降而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APEC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中碳组分变化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分别采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济南5个采样点的PM2.5样品,通过分析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以及减排后各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中碳气溶胶的可能来源。采用重量法测定组分中PM2.5的含量,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组分中OC、EC的含量,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污染源减排措施,会议期间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低于会期之后;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OC与EC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r2为0.789~0.983,说明OC与EC的排放源基本相同;会议期间OC/EC为3.11~3.62,表明含碳气溶胶的来源主要是机动车排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燃煤排放,会期之后为3.08~6.10,表明燃煤的排放在碳气溶胶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另外OC/EC也表明APEC会议期间和会期之后二次有机碳在各采样点均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天津-长岛区域有机氯污染物的相对化学组成与大气传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区域分布、大气传输与来源,采用被动采样技术于2006年7月—2008年6月在山东长岛与天津同步采集大气样品.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分析数据表明,有机氯污染物化学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天津-长岛区域的大气样品主要按照季节聚类,表现出有机氯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天津和长岛相距约400 km,两地化学组成的相似性归因于有效的大气扩散和长距离传输.同时,天津点位的源区特征,长岛渔港和船厂含DDTs船舶防污漆的使用作为一种重要的DDTs排放,在化学组成和聚类结果中,均得到了客观的反映.有机氯污染物相对化学组成可以作为一种“指纹”和“探针”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4.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的倒木-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与模糊评价方法,探讨分析倒木接触处土壤及空旷处土壤的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苞铁杉林分内倒木的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肥力指数随海拔降低呈下降趋势,且随腐烂等级的升高,土壤肥力指数升高,其中,第Ⅳ腐烂等级倒木接触处土壤肥力较邻近腐烂等级出现降低趋势;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的肥力显著高于空旷地,长苞铁杉纯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的肥力指数低于空旷地土壤.研究揭示了倒木存在对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规律,可为后期在长苞铁杉林内开展倒木更新研究时的倒木选择与保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缔约国之一,为持续对我国空气背景点空气中的二■英类污染物进行评估,我国自2007年起开展了履约成效评估监测.2014年,我国向联合国公约秘书处(UNEP)提交的第二次履约评估报告表明,我国空气背景点二■英浓度水平同发达国家相当,平均浓度为6.8—95 fg TEQ·m~(-3).本文将10年研究中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华东区域背景点的二■英浓度范围为0.64—350 fg TEQ·m~(-3)和3.85—130 fg TEQ·m~(-3),浓度均值较高;西南、东北区域背景点的二■英浓度波动较小,浓度范围为1.5—15.9 fg TEQ·m~(-3)和0.86—38.4 fg TEQ·m~(-3),浓度均值较低.青海湖和武夷山点位在2012-2015年冬季二■英浓度水平高于夏季,但近年来出现夏季二■英浓度水平高于武夷冬季的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是旅游业快速发展产生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17种同系物的组成分析二■英的可能来源,不同区域的来源有所不同,主要来源于工业燃烧、城市固废焚烧、机动车等.  相似文献   
6.
煤矿酸性矿井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高硫煤在开采及开采后的相当长时间内,煤层,围岩中的硫化物矿物与氧气和水接触,极易产生大量的酸性矿井水,对矿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酸性矿井水的水质特征,分布情况,形成机制,衰减规律及工程治理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并较为详细地论述和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即在深入研究酸性矿井水水文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加强酸性矿井水环境学和治理新工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集北京及周边6个城市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大气PM2.5样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左旋葡聚糖(LG)、甘露聚糖(MN)和半乳聚糖(GT),对比这3种脱水聚糖与PM2.5及有机碳(OC)的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应用SPSS 24.0软件分析了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6个城市PM2.5、OC和LG浓度水平的季节分布规律高度相似,呈现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4个季节3种脱水聚糖的浓度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从空间角度分析3种脱水聚糖浓度水平,北京与天津、保定、石家庄无显著性差异,但北京与济南、郑州有显著性差异.根据6个城市的LG/MN和LG/(MN+GT)等浓度水平的比较,初步判断该区域PM2.5中的生物质燃烧源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和硬木.春季的PM2.5污染过程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济南的左旋葡聚糖在PM2.5中的含量变化基本保持稳定,显示该污染过程受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 CPs)是我国目前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的阻燃剂和增塑剂,其中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SCCPs)作为新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高毒性、长距离迁移特性和生物蓄积性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特性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尤其是SCCPs的环境赋存对环境健康的危害亟需进一步研究. 国内对SCCPs的研究集中在分析方法与环境行为等方面,对SCCPs的环境健康效应研究较少.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SCCPs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环境健康效应进行了梳理. 结果表明,SCCPs已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SCCPs在环境介质中的暴露浓度越来越高,因此SCCPs的环境外暴露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 研究显示,我国尚未停止SCCPs的生产与使用,因此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之际,应加快SCCPs分析方法的研究进程,利用高分辨质谱将SCCPs的分析方法规范与标准化,并且在研究SCCPs的环境行为、迁移转化机制与毒性效应的基础上,深入开展SCCPs人体暴露风险与健康效应评估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有机碳对土壤中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清洁地区土壤中w(OC)对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影响,选择2006年春秋季采集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高海拔地区的25个土壤样品,利用GC-HRMS方法测试有机氯污染物的残留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有机氯污染物质量分数与w(OC)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有机氯污染物的质量分数均小于1 ng/g,与世界上其他边远地区的非农业土壤相似;土壤中w(OC)对有机氯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有重要影响,分析的10种有机氯污染物质量分数〔以w(OC)校正〕与海拔高度均表现出较好的指数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机氯污染物的质量分数〔以w(OC)校正〕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冷捕集”效应. 因此,在研究清洁地区土壤中有机氯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时,以w(OC)进行校正是合理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四川西部山区土壤和大气有机氯污染物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传输和边远山区POPs的区域分布与来源,于2005年10月—2008年4月在四川西部山区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内沿巴朗山迎风坡1个海拔梯度(1 242~4 475 m)采集表层土壤和大气被动采样样品.对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卧龙山区2 8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土壤和大气中HCB,HCHs和DDTs具有浓度低、分布均匀的特点,这可归因于大气长距离传输的贡献;在有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区,也观测到HCHs和DDTs的浓度异常和污染情况.通过对有机氯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对化学组成、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区分大气长距离传输和局地污染源排放2种源贡献.大气被动采样技术能够提供边远山区有机氯污染物大气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的信息. 结合大气和土壤的现场数据,可以综合观测和表征山区环境有机氯污染物的浓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