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境安全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郡  朱鲁生  李絮花  王军  谢慧  王金花  王琪  贾文涛 《环境科学》2010,31(10):2475-2480
以莠去津降解细菌HB-5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氮、磷肥单一及复合施肥对HB-5细菌降解土壤中莠去津的促进作用的研究,探讨了莠去津降解率与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及莠去津降解过程中生态毒性的变化情况.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分别采用碱解扩散法及0.5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的生态毒性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的前5d,不论氮、磷肥单一或复合施肥均能够明显促进HB-5对莠去津的降解,不同施肥条件下莠去津的降解速率依次为:氮、磷肥复合单施磷肥单施氮肥不施肥料对照;实验5d后,各处理中莠去津降解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达到了95%以上.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随着莠去津的降解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土壤的生态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莠去津经HB-5菌株降解后,土壤的生态毒性显著降低;各施肥处理土壤中莠去津的生态毒性均低于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实验的前5d,各处理土壤中生态毒性的大小依次为:氮、磷肥复合单施磷肥单施氮肥不施肥料对照.实验7d时,各处理土壤中莠去津的生态毒性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氮磷肥料的施用不仅能促进HB-5菌株对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而且能加速降低土壤的生态毒性,为莠去津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POPs污染物莠去津在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朱鲁生  谢慧  宋艳  孙瑞莲  张夫道 《环境科学》2007,28(12):2821-2826
在建立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该药在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土壤中的莠去津残留物用丙酮提取,经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后,气相色谱检测.莠去津的最低检出量为6.4×10-12 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6.4×10-9 g·kg-1,土壤中0.11、1.1、11.0 mg·kg-1这3个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1.41%±4.36%、93.58%±4.54%、 90.35%±3.59%,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运用该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莠去津在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CK、NPK、NPK+M、NPK+S施肥处理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0.6、 23.0、 28.5、 33.2 d,由LSR分析可知,NPK肥和有机肥的施入明显加快了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单独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均证实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3、0.982?6和0.952?1,原因可能是这些土壤养分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碳素和氮素,微生物活性较高,从而致使莠去津在土壤中降解加快.  相似文献   
3.
莠去津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体腔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遗传毒性,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以质量比为0 mg/kg、0.1 mg/kg、0.5 mg/kg、2.5mg/kg莠去津对蚯蚓进行暴露染毒,在第7 d、14 d、21 d、28 d、35 d,利用彗星实验技术,取其DNA尾长和尾部DNA百分数作为DNA损伤的指标,研究了莠去津对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1)0.1mg/kg及以上质量比莠去津持续暴露35 d均会对赤子爱胜蚓体腔细胞DNA产生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暴露染毒组体腔细胞DNA均受到损伤且损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在长期暴露条件下.0.1-2.5 mg/kg莠去津对赤子爱胜蚓体腔细胞DNA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同一质量比莠去津处理下,暴露时间的延长增加了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程度;4)相同处理时间下,不同质量比莠去津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Ce-Ox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考察了Mn/Ce摩尔比、焙烧温度、H2O和SO2对Mn-Ce-Ox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催化剂中毒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当NH3:NO=1:1,空速为5 000 h-1,550℃焙烧制得的Mn/Ce摩尔比为5∶1的Mn-Ce-Ox复合脱硝催化剂活性最佳,活性温度窗口为100~260℃,在此温度区间内催化剂活性大于90%。200℃时,Mn-Ce-Ox复合催化剂活性最高为97.84%;在10%(V/V)H2O蒸汽和300×10-6SO2共存条件下,200℃时,催化剂活性在开始反应2.5 h内迅速下降至53%左右,并在之后的6 h内没有明显变化;中毒催化剂经常温水洗再生处理、质量分数为3%的硝酸溶液再生处理和550℃焙烧2 h再生处理后200℃活性均能恢复到90%以上,其中中毒催化剂经质量分数为3%硝酸处理后活性恢复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水体和甘蓝及土壤中毒死蜱残留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慧  朱鲁生  王军  王金花 《环境化学》2012,31(8):1268-1274
研究运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式,在装配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GC-FPD)上检测,建立了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在水样、土壤和甘蓝中的残留测定方法.研究表明,不同样品中的毒死蜱残留采用本文中介绍的前处理方法是可行的,用石油醚盐析提取和净化水样中毒死蜱,采用丙酮振荡提取甘蓝中毒死蜱,选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土壤中毒死蜱,并经液液分配净化后,采用OV-101大口径毛细管柱(30 m×0.53 mm×1.0μm),在装配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和磷滤光片)的气相色谱上测定.该分析方法下,毒死蜱的保留时间为1.74 min,线性范围在1.0×10-11—1.0×10-8g之间,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最小检出量为2.0×10-12g.在设定的较低添加浓度的条件下,毒死蜱在水样、土壤与甘蓝上的添加回收率为80%—120%,变异系数均小于5%.该分析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适合水样、甘蓝和土壤中低浓度毒死蜱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6.
莠去津降解菌HB-5的最佳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降解莠去滓的节杆菌(Arthrobacter sp.)HB-5,以从该菌中提取到的降解酶对莠去津的降解率为指标,进行最佳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对其产酶量进行了评价.通过正交试验和均匀试验,对细菌HB-5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运用SAS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所获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1,莠去津0.38g·L-1,K2HPO40.5g·L-1,KH2PO41.2 g·L-1,MgSO4·7H2O 1.2g·L-1,NaCl 0.1g·L-1,微量元素溶液3.8mL·L-1.得到菌株培养的最佳优化条件为:菌株发酵液培养时间为48h.接种量为2%,发酵液初始pH值为9,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80mL经优化后,降解酶对莠去津的降解率(91.64%)比原培养基(40.67%)提高了125%.  相似文献   
7.
不同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效率和过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态秸秆上培养黑曲霉M1M15M19、黄孢原毛平革菌、杂色云芝和草菇VT53,优化营养条件和培养方式,测定秸秆降解过程中木质纤维酶类和秸秆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4菌株降解木质素的最佳碳氮比均为1 g秸秆中加入0.4 g葡萄糖和0.006 g氯化氨.单菌株降解时,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效果最好,32 d固态培养后,木质素降解率为37.2%;多菌株联合降解时,先接黄孢原毛平革菌后接杂色云芝方式下的降解效果最好,32 d固态培养后,木质素降解率为51.3%;4株微生物都可产生漆酶(Laeease,Lac)、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anganese-dependent peroxidase,MnP)、木质索过氧化物酶(Lignin pemx-idase,Lip)、纤维素酶(Cellulase,Cel)、半纤维素酶(Hemieellulase,Hcel)等木质素降解酶类(黑曲霉M1M15M19、黄孢原毛平革菌不产生Lac).Lac、MnP、Lip是影响木质素降解的关键性酶类,Cel、Hcel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的关键性酶类,且酶活性越高,降解率越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优先于木质素;秸秆降解过程中产生还原性糖类,碳元素含量减少.研究表明,采用先接黄孢原毛平革菌后接杂色云芝的方式处理秸秆32 d时降解效果最好,可使木质纤维素发生生物高效降解.  相似文献   
8.
读宝安     
谢慧 《环境教育》2015,(3):89-90
今天天气暖洋洋的。我推开窗,把阳光放进来,让它懒懒地铺洒在地板和家具上。在这静谧的氛围下,我又一次放飞心情品读我的家乡——宝安。读宝安,我读懂了一份广博。传说宝安境内有宝山。明朝有书记载:"得其宝者安,凡以康民也。"宝安就这样获得了自己的名字。宝安已有16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是岭南重要文化名城之一,倚山傍海,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读宝安,我读懂了一份温暖。宝安的大街小巷,每一个社区旁都会有一个类似家的港湾——"U"站,那些义工为人们排忧解难;来到宝安的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细菌HB-5对除草剂莠去津的酶促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从高效降解细菌HB-5(Arthrobacter)中提取的降解酶的分离条件及酶对莠去津的降解性能.研究证明,对莠去津的降解主要是胞内酶在起作用.从高效降解菌HB-5中提取到的降解酶,在不含有莠去津的培养基中连续转接7次,会逐渐丧失对莠去津的降解代谢活性,由此判断该降解酶不是组成酶,而是诱导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测得粗提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65 mg·mL-1;在pH 8.0~9.5之间,酶活力均能保持在最高酶活力的89%以上,该酶降解莠去津的最适pH为8.5;在25~45℃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降解活性,最适温度为35℃;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暴露在温度30~40℃,pH 6.0~9.0的条件下2h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力;该酶与底物莠去津结合力强,对莠去津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米氏常数Km为0.7034 mmol·L-1,最大降解速率为0.1863μmol·mg-1·min-1.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遗传监测系统,研究了涕灭威及其两个有毒代谢产物(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对蚕豆及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及对小牛胸腺DNA的加合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测得的高浓度剂量诱导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及涕灭威砜可能对蚕豆及大蒜根尖细胞有致突变性.并且配对资料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大蒜根尖微核试验的敏感性.涕灭威及其两个有毒代谢产物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引起吸收光谱波峰的移位,而且存在着剂量关系,说明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及涕灭威砜可能对小牛胸腺DNA造成加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