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浒苔绿潮与南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及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低盐高营养盐区,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第1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由8.8℃升高到21.6℃,第3航次调查海区开始出现漂浮浒苔藻体,此航次温度平均值为14.6℃;盐度平均值为31.6,第3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和盐度值均处于浒苔藻体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调查海区整体上均处于富氧状态,且从第1航次到第5航次溶解氧值逐渐减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整个调查区域pH值基本都小于8.0.海区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pH值,为近些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持续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麻痹性贝毒在栉孔扇贝体内短期的累积与排出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短期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栉孔扇贝内脏、肌肉及生殖腺中的PSP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20 h后内脏的毒性达21.56μgSTXeq/100 g,累积速率为1.05μgSTXeq/100 g/h。内脏是毒素累积的主要部位,含量占贝体内PSP毒素总量的89.5%,累积率为6.4%,远远高于肌肉、生殖腺。经过30 h的排出阶段,扇贝总毒性减少到15.05μgSTX eq/100 g,排出速率为0.22μgSTXeq/100 g.h,仅为累积速率的1/5。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萃取土壤中人工合成麝香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对北戴河湿地23个表层沉积物中4种人工合成麝香(佳乐麝香(HHCB)、吐纳麝香(AHTN)、酮麝香(MK)、二甲苯麝香(MX))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相关环境风险评价.在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出19.50—34.93 ng·g~(-1)(平均含量:28.46 ng·g~(-1),dw)佳乐麝香(HHCB)以及16.37—29.29 ng·g~(-1)(23.30 ng·g~(-1),dw)吐纳麝香(AHTN);只有5个样品检出酮麝香(MK),浓度范围从低于检测限(LOD)—37.89 ng·g~(-1);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出二甲苯麝香(MX).结果显示,沉积物中人工合成麝香污染的主要成分为HHCB和AHTN,其含量占人工合成麝香总量50.65%—100.00%.对23个沉积物样品中的3种人工合成麝香进行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结果发现,HHCB与AHTN的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0.01),说明该地区检出的HHCB与AHTN可能具有相似来源和归趋.北戴河湿地沉积物中AHTN和HHCB蓄积量估算为:510.270 g和623.274 g.环境风险评估显示,实际检出浓度低于沉积物中HHCB与AHTN的预测无效应浓度,理论上不具有急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冬季小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1月~2月在南黄海23个站位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34.88个/cm(2),平均生物量为38.58 μg/cm(2)(千重).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趋势大体相似,即高的数量值主要分布在45m等深线附近的站位,基本呈现"近岸低、中部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共鉴定出15个小型底栖生...  相似文献   
5.
浒苔绿潮与南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及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低盐高营养盐区,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第1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由8.8℃升高到21.6℃,第3航次调查海区开始出现漂浮浒苔藻体,此航次温度平均值为14.6℃;盐度平均值为31.6,第3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和盐度值均处于浒苔藻体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调查海区整体上均处于富氧状态,且从第1航次到第5航次溶解氧值逐渐减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整个调查区域pH值基本都小于8.0.海区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pH值,为近些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持续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青岛近海底栖多毛类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4月、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柄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底栖多毛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MDS标序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海底栖多毛类108种,优势种为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长须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