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西南地区干旱规律与节水农业发展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除西藏以外的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耕地和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9.2%、19.1%和14.9%,是我国十分重要且潜力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干旱是制约本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旱特征,揭示出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区域性干旱突出、干旱类型多、连旱频率大的干旱规律,提出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干旱类型是春旱、夏旱和伏旱。从自然和经济开发的角度,分析了该区干旱的主要成因是降雨分布不均、水资源可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和水利工程滞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提高水资源开发程度及大力发展生物节水技术的对策,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抗旱作物选用、节水农耕农艺技术和发展经济植物篱(埂)等生物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川盆地的平原区和丘陵区,通过4年8作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免耕和翻耕两种方式对土壤的微形态特征的影响,这对了解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演化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分别采制各处理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原状土样,制取土壤薄片,进行土壤微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试验区秸秆还田翻耕与免耕处理后,在土壤基本组成成分、形成物、土壤粗粒质和细粒质、土壤垒结及微结构等微形态特征方面均有一定的特点和明显变化.从这些土壤微形态特征得知,秸秆还田形成了良好的微结构趋势,促进了有机质腐殖化,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是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为阐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在成都平原(温江)冲积水稻土区,开展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还田培肥定位试验(2003~2008年),在小麦生长季节,系统研究了土壤耕层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翻耕与秸秆还田免耕的土壤耕层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了51.7%、12.8%,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主要来自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从小麦全生育期看,在小麦分蘖期的增加幅度高于小麦播种期和小麦收获后,有利于促进小麦养分吸收与生长发育.秸秆还田少免耕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秸秆还田翻耕和秸秆还田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4.1%、25.8%,土壤微生物氮分别提高60.2%和12.1%.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有利于土壤养分循环与转化,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有机质质量,是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