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1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生长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树修复污染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经270d培养后,构树生长土壤中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种植土壤相比分别显著(P<0.05)提高3.12倍和2.29倍;土壤脱氢酶与有效态As、Cd、Pb、Zn和Cu含量,蔗糖酶与有效态Cd含量,以及磷酸酶与有效态Cd和Cu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16S和18S rDNA PCR-DGGE分析表明,构树修复可提高污染土壤中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上述结果表明,构树修复可有效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然而,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下降不明显,必须辅助物理和化学措施来强化构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在琵琶湖环境科学研究所为期4个月的环境保护研修,较为全面的了解了滋贺县及琵琶湖的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在综合分析了近期滋贺县琵琶湖常规水质指标和县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着重在环境教育、立法管理、环境监测和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铝代水铁矿对As(Ⅴ)和Cd(Ⅱ)的协同作用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溶液体系p H值和重金属加入顺序明显影响铝代水铁矿对砷和镉的协同吸附与共沉淀.在近中性砷镉共存体系下吸附72h(p H为6. 0~6. 5),含20%铝的铝代水铁矿(AF20)对砷和镉的吸附容量达到了60. 9 mg·g~(-1)和17. 1 mg·g~(-1),去除率分别为96. 0%和73. 0%,砷和镉协同吸附到AF20颗粒内部孔隙,AF20对砷和镉的协同吸附效应明显;在砷溶液中加入镉体系下吸附72 h(p H为6. 1~6. 5),AF20对砷和镉的吸附容量分别为58. 1 mg·g~(-1)和12. 4 mg·g~(-1),去除率分别为96. 0%和48. 3%,砷的吸附限制了镉的固定;在镉溶液中加入砷体系下吸附72 h(p H为9. 5~9. 8),AF20对砷和镉固定量分别为20. 9 mg·g~(-1)和24. 4 mg·g~(-1),去除率分别为38. 8%和98. 9%,AF20对砷和镉的共沉淀效应明显,生成的砷镉难溶物通过堵塞孔道使镉呈稀疏条带状分布,同时阻碍砷的进一步吸附.上述结果表明,铝代水铁矿可协同吸附、共沉淀污染环境介质中的砷和镉.  相似文献   
4.
事件回放:8次地陷花店面店被吞没 1月28日下午4时左右,随着"嘭"的一声,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与杉木栏路交界处,一家面馆突然发生塌陷,随后整栋楼慢慢陷下去.两栋楼共6家商铺、路上两棵大榕树"坠入"大坑内,附近居民和路人仓皇逃离,现场还散发着煤气味.40分钟内共发生6次地陷,而28日晚9时左右,在浇灌水泥"补洞"时,又发生两次地陷.  相似文献   
5.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地震工程和结构抗震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对爆破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由桩尖输入实测爆破地震波,取得了良好的计算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群桩基础中每个桩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应力幅值均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分布,桩与承台的接合部比较容易受到损坏;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爆破地震波冲击后,还会发生几次振动,但是这些振动产生的影响要小于爆破地震产生的影响,这与实测结果相符合;爆破地震波冲击下,群桩基础中,角桩顶部表面的桩土接触压力较大,但在爆破地震波冲击后,中心桩顶部表面的桩土接触压力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直至衰减为零。  相似文献   
6.
对冬季填料床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2~6℃时,废砖块中微生物活性较低,温度回升后,微生物活性也随之增强;2~12℃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生物量高,耗氧速率大且较为稳定,COD去除率保持在50%左右。降温期(5~12℃)时,废砖块对TN、NH+4-N和DTP去除率最高,平均可达64.5%、64.7%和69.7%;低温期(2~6℃)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对NH+4-N、TN的去除率能达到56.4%~75.1%、56.5%~63.0%,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削减DTP负荷量达到了2.1 g/(m2·d)。废砖块和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分别适合在低负荷和高负荷下运行。综上所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12℃),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表现出了对COD、N和DTP去除率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冬季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的适宜填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洞庭湖区内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分别对南湖、黄盖湖、冶湖、鹤龙湖、洋沙湖、湘阴东湖、华容东湖等7个内湖进行现场调查及表层沉积物采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氮、磷和重金属的来源,同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FF)、地积累指数法(Igeo)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评价内湖的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南湖w(TN)高于洞庭湖区土壤背景值,累积倍数为0.03倍;华容东湖、南湖、冶湖、湘阴东湖、洋沙湖、黄盖湖w(TP)均高于洞庭湖区土壤背景值,累积倍数分别为1.94、1.63、0.84、0.53、0.28、0.26倍;各内湖中w(Cd)、w(Hg)、w(Cu)、w(Pb)、w(Cr)、w(Zn)、w(Ni)均高于洞庭湖沉积物背景值,累积倍数平均值分别为1.09、2.29、1.24、1.62、0.66、0.44、1.78倍.②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TN、Cu、Cr、Ni的质量分数主要受农业生产及养殖业影响,第2主成分Cd、Hg、Pb、Zn的质量分数受工业活动影响最大,第3主成分TP、As、Sb的质量分数主要受生活污染影响.③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氮、磷面临重度污染,华容东湖、黄盖湖面临中度污染,湘阴东湖、鹤龙湖、洋沙湖面临轻度污染.④地积累指数表明,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面临严重污染,黄盖湖、鹤龙湖面临重污染,湘阴东湖、华容东湖、冶湖面临偏中度污染,洋沙湖面临轻度污染.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南湖、湘阴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面临较高风险,其余5个内湖面临中等风险.研究显示,洞庭湖区内湖表层沉积物不同程度受氮、磷及重金属污染,南湖综合污染尤为严重,内源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修建双连拱隧道难度较大,岩溶探测、支护方式选择等成为施工的关键问题。依托广西宜河高速公路某连拱隧道,根据围岩等级分别制定Ⅲ级、Ⅴ级围岩施工和支护方案,施工期间采用超前地质雷达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体,通过分析雷达反射波波形图,预测隧道中导洞存在4处溶洞,隧道开挖过程中揭露了3处溶洞,与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超前地质雷达的可靠性和重要性。针对溶洞地段采用Ⅴ级岩体支护方案,即采用套拱进行溶腔的加固处理,监测数据显示其变形基本值为0,表明该加固处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安全的洞庭湖区土地资源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贵  鲁滔  黄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Z1):342-346,444
利用洞庭湖区土地资源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洞庭湖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洞庭湖区土地资源利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识别,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洞庭湖区土地资源分期分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芦竹和木本植物间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鹏  郭朝晖  肖细元  彭驰  黄博 《环境科学》2018,39(11):5207-5216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草本植物芦竹与木本植物构树、桑树间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并有效改善土壤酶活性.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单种芦竹、构树和桑树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修复270 d后,构树叶片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桑树叶片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修复初期(90 d)相比无显著差异;桑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单种桑树分别显著(P 0. 05)提高99. 1%、177. 1%和119. 9%,且整株生物量显著(P 0. 05)提高26. 1%.芦竹-构树间种下植物地上部分Pb和Zn总量较单种芦竹分别显著(P 0. 05)提高171%和124%;芦竹-桑树间种下植物地上部分As和Pb总量较单种桑树和芦竹修复分别显著(P 0. 05)提高150%和76. 5%.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修复270 d后,污染土壤中As、Cd、Pb和Zn的赋存形态无明显变化,而且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总磷酸酶活性明显优于部分单一植物修复.上述结果表明,芦竹与构树、桑树间种可有效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还可改善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