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1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综合利用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炼焦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稀有金属冶炼工业的飞速发展,都反映了综合利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紧张,资源日趋减少,特别是石油价格不断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为降低生产成本,刺激生产部门向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有着极为深刻意义。很多国家把  相似文献   
2.
一、冶金工业污染状况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原料生产部门,它开发的对象是多种矿产资源。冶金矿产资源大都共生和伴生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在采出主要金属的同时带出不少有害有毒物质,如汞、镉、砷、氟、硫等等,有的还有放射性物质。 冶金工业的生产工序流程长,从地质勘探、采矿、选矿、炼焦、化产、原料整备、冶炼、轧制、精整等环节。还有辅助原材料的生产,如耐火材料、铁合金、炭素制品、氟化盐以及选矿药剂等。冶炼工艺  相似文献   
3.
在一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操作技术的条件下,“三废”的排放量与消耗原燃料的数量基本上成正比,与原燃料的质量基本上成反比。如一个六百万吨的钢铁厂每吨钢的能源消耗降低零点一吨标准煤,每年约可减少废气排放量五十到六十亿立米。国内外的环境科学工作者积极从改善原燃料的质量,降低原燃料  相似文献   
4.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家在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削减基本建设投资,一些大中型环境保护工程的资金来源确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环保工作能不能搞上去?通过调整,能不能使环境污染在一些重要方面得到控制,并力争有所改善?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都包含着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如果把两者结  相似文献   
5.
魏宗华 《环境工程》1994,12(5):56-59
清洁生产是我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魏宗华(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常务理事)最近召开的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我国工业污染防治政策要实行“三个转变”。即从侧重于污染源的治理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述了工业污染源控制指标的科学含义与分类。继之介绍了冶金部从1983年以来实行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指标管理的实践经验和1987年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试点工作的情况。本文还总结了对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工作的主要体会并就污染物计划排放量、综合指数K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指数的计算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同行们商榷,以便在试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中取得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7.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估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环境评价和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中接触到的问题,并根据清洁生产战略的主要环节和当前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进程,提出一套能与国家工业统计指标体系相接轨,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清洁生产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制一原则、应用范围、数据处理和计算公式、综合指标评估和实例等内容,为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估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冶金工业综合利用的实践,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的论述是完全正确的,验证了我国实施奖励综合利用的经济政策是成功的,综合利用投资效果是好的,综合利用产品成本是低的。一、综合利用是一项划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环境管理的实践中,我们深感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环境保护的战略决策,如果没有具体的有时限的目标,就无法体现,环境计划管理,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计划,则无法组织执行和考核,环境保护不能纳入计划管理的轨道,就谈不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和协调发展。有鉴于此,我们把创建清洁工厂和实施环保指标考核作为环境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冶金全行业中推行,开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宗华 《环境工程》1995,13(6):53-56
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技术的应用与展望魏宗华前言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所有固态的,半固态(泥状)和除废水以外的高浓度液态废物。固体废物分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其它废物三大类。所谓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废物,或者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