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境安全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土霉素废水处理工艺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土霉素废水的处理方法,探索了生化、物化处理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污泥驯化、废水浓度、混凝剂种类和用量以及各种混凝条件。试验表明,采用活性污泥曝气——聚合硫酸铁混凝的处理工艺,是适宜的。COD_(cr)、可由3000~6000mg/l,降低到<100mg/l。BOD_5可由1500~3000mg/l,降低到<60mg/l。色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4.
针对修复焦化厂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高成本的现实,采用以非食用性植物油、生物柴油、表面活性剂及其乳化合成的微乳液为淋洗剂,比较不同淋洗剂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乳化合成的微乳液对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总去除率高于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为淋洗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总去除率,说明生物柴油及植物油与表面活性剂乳化形成的微乳液对原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1%TW-80和2.5%TW-80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总去除率分别为11%和14%;以2.5%TW-80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的淋洗去除率较以1%TW-80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高,总去除率分别为15%~30%和11%~18%;以生物柴油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的淋洗去除率较以植物油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高,分别为17%~30%和15%~23%,且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百度指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理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运用互联网展开城市网络结构研究逐渐成为经理地理研究的新思路。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年~2014年百度用户关注度,构建百度指数城市信息流网络,从大城市群视角和所辖三大子城市群视角,分别探讨城市网络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等级日益明晰,差距拉大。三大子城市群表现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并存,区域非均衡性突显;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和改造着城市群,但非完全颠覆传统城市网络格局,地理区位对城市网络格局和城市影响力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以Cu-TEPA为模板剂原位水热合成一系列具有优良deNOx特性的Cu-SSZ-1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为进一步改善其氨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活性,在制备过程中添加HF对原位制备Cu-SSZ-13/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进行改性.利用XRD、SEM、XPS、BET、ICP-AE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HF/nAl在0.015—0.0375时,晶化72 h的Cu-SSZ-13/堇青石表现出了优异的脱硝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其最大转化率为99.8%,NOx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的最宽活性温度窗口为280—640℃,而无HF的新鲜样品的NOx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的活性温度窗口为300—580℃;720℃老化50 h处理后,nHF/nAl=0.015—0.0375样品的NOx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的最宽活性温度窗口为360—520℃,未添加HF的老化样品相应的活性温度窗口为400—500℃.无论新鲜还是老化,nHF/nAl=0.015—0.0375样品在低温段200—300℃和高温段500—700℃的NOx转化率基本都大于未添加HF的样品.结合表征结果,在催化剂原位水热合成过程中HF的加入既提高了样品的相对结晶度和负载量,又增大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且提高了Cu-SSZ-13/堇青石骨架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Cu-SSZ-13/堇青石的高温脱硝活性和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城市3种典型花卉植物变叶木、夹竹桃、广东万年青释放苯类物质的规律进行测定表明:3种植物均释放苯系物中的3种,分别是甲苯、乙苯、苯乙烯,苯和二甲苯没有检出;3种花卉单位时间内释放苯类物质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广东万年青>变叶木>夹竹桃,且所释放出来的苯系物中,苯乙烯的含量最高;3种植物释放苯类物质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一天中14:00-15:30释放量最大。环境因子温度和光照强度是植物释放苯系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的问题,从某污染场地土壤中筛选驯化出了适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3株低温高效降解菌,并以苯和萘作为特征组分考察了pH、DO、温度、氮磷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8℃左右的地下环境中,DO和氮磷的含量对污染物的降解影响较大;在pH 7.5、DO>4 mg/L和投加氮磷的条件下,18 d内降...  相似文献   
9.
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沸石联合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固定化,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沸石及不同组分固定化方法对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氨氮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的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16 d的驯化,氨氮去除率为90%以上;沸石吸附氨氮为快速吸附,粒径<0.5 mm的沸石的吸附容量明显大于其他粒径的沸石;不同组分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去除效率不同,各组分均有贡献,吸附容量依次为:沸石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微生物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可分为4个阶段,即沸石吸附阶段、吸附饱和及微生物适应阶段、硝化作用明显加强和沸石部分再生阶段、微生物作用良好和沸石进一步再生阶段,最终沸石吸附与生物再生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中,氨氮去除率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来自城市道路交通的氨(NH3)排放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剧了PM2. 5颗粒物的形成,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建立高时空分辨的城市道路交通的氨排放清单对于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与清洁空气的管理十分重要。目前,来自于道路交通的氨排放主要使用排放因子法进行估算,因此获得符合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氨排放因子对建立高时空分辨的排放清单尤为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5种获取氨排放因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总结和评价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并对其在高时空分辨排放清单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建立道路交通的高时空分辨氨排放清单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