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苦味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样中的苦味酸氯化后,用ECD气相色谱法测定氯化苦的量,来确定苦味酸的浓度。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并测定水体中的苦味酸。在HP-5毛细管柱上,对苦味酸的氯化产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方法快速、反应较为彻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反对两个极端.污染治理,尤其是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随着经济增速的减速切换,经济下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所必须面对的大背景.因此,一些人担心治污会给经济发展和物价稳定带来挑战,由此引发了对治理政策的疑虑.还有一些人认为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必须付出代价.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都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环保工作主线很清晰,就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任务措施很明确,就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工作的具体成效,就是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呢?要从"抓牢主线、划定红线、坚守底线"三个方面着力,念好"实、精、恒"三字诀,推进"十三五"环保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才能牢牢把握住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活动已成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首要因素。人口和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决定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交错作用下,各类污染物的降解、扩散、汇聚和复合本身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和工业企业集聚到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及其周边,使这些地区不但  相似文献   
6.
作为典型的公共物品,环境在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由私人通过市场提供环境保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搭便车者”,从而导致“公地悲剧”.生态环境产品的提供无法由市场实现,市场机制也无法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如果所有环境保护均由政府提供,又会有一系列问题产生,成功的PPP项目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55-58,100
利用实验室分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GF31(Pseudomonas aeruginosa GF31,简称菌株GF3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开展菌株GF31在实际土壤环境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特性和降解产物研究,并进行了模拟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中菌株GF31降解氯氰菊酯的主要产物为二氯菊酸和间苯...  相似文献   
8.
正为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党中央提出要按照陆海统筹原则,科学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更明确提出要"按照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需要实施最严格管控的要求。这为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提升生态空间规模质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绩效评价要以人民群众的环境感受为标准,提升环境绩效核心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关键是要明确评价标准是什么,怎样的环境绩效是好的,怎样的环境绩效是差的。环境绩效好的地区不一定是总量减排比率最高的地区,但一定是环境质量好的地区;不一  相似文献   
10.
除经济增长外,人口也是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甚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期,人口是影响环境污染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再次成为焦点.根据托达罗模型和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当城市预期收益高于农村预期收益,而城市尚未来得及为农村转移人口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时,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在城市工业污染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进一步加重城市的生活污染,致使城市同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