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关于防范环境突发事件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保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防范环境突发事件的3个长效机制,即排查潜在事故隐患,建立信息系统;依据信息指标,建立预警系统;控制污染事态,构建应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部几种自然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几种自然土壤中放线菌区系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变异很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71.9%,60.8 %,65.8%,53.5 %及130.6%.pH差异很小,平均值为8.16,变异系数为6.5 %.②供试土壤放线菌数量n(cfu)=(8.2~1 472.7)×104 g-1.放线菌组成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孢菌,二者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41.7%~90.9%及 0~53.6%,其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2.2%和18.0%及10.3%和154. 2 %.沼泽土中小单孢菌占放线菌总数的53.6%,盐化土中无小单孢菌.高山草甸土、森林棕褐土、黑钙土及灰钙土中分别出现链孢囊菌属与马杜拉菌属、间孢囊菌属、诺卡氏菌属及链孢囊菌属.③在链霉菌属中,可划分10个类群,其中白孢类群、灰褐类群、金色类群、粉红孢类群为优势类群,分别占链霉菌总数的23.3 %~57.0%, 2.7%~32.8 %,5.8%~63.7 及2.3% ~24.6%,其次为淡紫灰类群和灰红紫类群,6个类群共占链霉菌总数的70.3%~100%.盐化土和黑钙土分别为链霉菌数量与类群最少和最多的土壤生态体系.④供试土壤按植被、土壤形成条件及土壤性质分为高山草甸土、森林棕褐土、黑钙土、灰钙土、栗钙土、盐化土、风沙土及沼泽土8种生态类型、盐化土、风沙土和沼泽土3种生态型中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较其余5种生态型差. 表5 参16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上海城区2009年10月10~21日期间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样品,在对污染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了污染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4日的灰霾过程主要由本地排放的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PM2.5占PM10比重超过60%且PM2.5中离子组分含量高.17~19日的浮尘过程中,受北方沙尘影响本市粗颗粒浓度上升,PM2.5所占比重下降,二次离子组分从细颗粒物向粗颗粒物转移且Ca2+浓度上升,同时受到长江三角洲区域秸秆焚烧的影响,细颗粒物中K+, EC和OC含量高.因此,应在控制本地源排放的同时,加强对细颗粒尤其是二次细颗粒污染及其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春季上海典型生物质燃烧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4年5月末华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秸秆焚烧污染事件(BB),利用上海浦东超级站多种在线监测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污染期间前(BB-前)、中(BB-中)、后(BB-后)的时空演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期间平均ρ(PM2.5)和ρ(BC)分别由BB-前的24.3和1.24μg/m3攀升至BB-中的111.90和5.38μg/m3,小时峰值出现在5月27日,达到238.0和15.1μg/m3,BB-后虽有显著好转,但"翘尾"现象明显,ρ(PM2.5)和ρ(BC)为34.6和1.49μg/m3;在空气污染扩散不利条件下,生物质燃烧污染会加重其他多种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农田秸秆燃烧烟羽的传输受气象条件所限,使得上海外围火点的多寡与城市污染的水平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内河底栖生物对水环境中PAEs的富集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宁波城市内河回龙段水体、底泥、螺蛳肉与壳中DMP、DEP、DIPP、DPP、DBP、BBP、DEHP和DOP的浓度。结果表明研究河域底泥、水样、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肉和螺壳样品主要存在DMP、DBP、DEHP3种PAEs,DM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435μg/g、0.023μg/g、1.239μg/g和0.712μg/g,DBP为2.613μg/g、0.484μg/g、6.984μg/g和0.282μg/g;DEHP为13.891μg/g、0.030μg/g、4.938μg/g和0.156μg/g,∑PAEs表现为底泥〉螺蛳肉〉螺壳〉水样。螺蛳肉及螺蛳壳对酯类富集能力分别表现为DEHP〉DBP〉DMP,DMP〉DEHP〉DBP,且螺蛳肉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螺蛳壳。螺蛳肉与水样DMP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DBP和DEHP不相关;螺蛳壳中3种PAEs均与采样位点水样的PAEs呈显著的相关性;螺蛳肉、螺蛳壳与底泥的PAEs浓度均呈显著的相关性;各位点的螺蛳肉与螺蛳壳富集的3种PAEs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偏二甲肼污水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含偏二甲肼的污水,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二氧化氯氧化偏二甲肼的化学反应机理。采取二氧化氯多级串联氧化法,再通过活性炭吸附柱处理含偏二甲肼的污水。偏二甲肼与二氧化氯的摩尔之比控制在1:9~1:11,并采取多级氧化塔串联方式,可提高二氧化氯的氧化效率与利用率。对于发射场的实际污水处理工艺条件为偏二甲肼/ClO2摩尔投料比:1:9;氧化温度:15℃;陈化时间:15d;污水通过Φ25×400吸附柱(100g活性炭)流量3mL/min。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土壤拮抗性放线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琼脂块法测定了分离自青海高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 1 007株代表性放线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①供试菌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青霉、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黄瓜枯萎菌有拮抗性的放线菌占供试菌总数的比率分别为 9. 1%、27. 2%、2. 1%、2. 6%、13. 8%、10. 1%、7. 1%及 7. 4%;在青海高原(西部)土壤的拮抗性放线菌中,抗细菌放线菌多于抗真菌放线菌,抗G+细菌的放线菌多于抗G-细菌放线菌,抗丝状真菌放线菌多于抗单细胞真菌放线菌.②耕作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占放线菌总株数的百分率 (拮抗菌百分率 )是自然土壤的3. 5倍,且耕作土壤拮抗菌百分率按菜地(71. 7% ) >粮田(40. 6% ) >绿肥地(32. 8% ) >果园(25. 0% )的顺序排列.旱地土壤拮抗菌百分率明显高于水地.③不同类型土壤拮抗菌百分率均不同,且不同类型土壤拮抗菌百分率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砂土的顺序排列.④拮抗性放线菌的数量、拮抗菌百分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及磷酸酶活性有关.其中有机质和全氮与拮抗性放线菌株数和拮抗菌百分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P<0. 01).抗细菌与抗真菌拮抗性放线菌的出现频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放线菌总数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了极显著(P<0. 01)与显著水平(P<0. 05),且土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保护地辣椒根际土壤和根表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青海省大棚和温室中辣椒健株、病株根际土壤和根表的微生物数量、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放线菌的分布。结果表明:(1)青海保护地辣椒根际土壤和根表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三者数量之比为10^5:1:1(根表);(20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速效N、P、K含量密切相关,速效养分含量高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辣椒病株根际土坟和根表细菌、放线菌及真菌三大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健株。(3)保护地辣椒根际土壤和根表放线菌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了7个属的放线菌,但仍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孢菌和马杜拉放线菌。链霉菌可分为10个类群,金色类群占优势。健株根际土壤和根表放线菌组成较病株复杂,而链霉菌组成较病株简单。(4)供试放线菌菌株中9.0%对G^ 细菌有拮抗活性,6.7%对真菌有拮抗活性,对G^-细菌均无拮抗作用,健株根际土壤拮抗性放线放菌数量及其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均高于病株,健株根表拮抗笥放线菌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亦高于病株,表明根际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数量及根际和根表拮抗性放线菌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是决定辣椒是否染病的关键因素之一。表4参11。^^^^^^^^^  相似文献   
9.
地震液化研究的核心是变形。在很多情况下地基虽未达到完全液化,然而饱和砂土由于超静水压的上升而造成的软化,使得地基及其上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形。由于工程设计人员很难预测变形大小,因此引入液化度概念来间接表征岩土结构的变形。针对目前液化程度评价方法的缺点,给出采用液化度概念的原由,对液化度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给出其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分析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沉箱结构液化变形,例证液化度评价岩土结构变形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用液化度评价岩土结构变形的研究思路,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并建立它们之间经验的函数关系,提出工程设计中可通过不同影响因素的组合来优化地基处理范围,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流量颗粒物采样器手工采样重量法和基于微振荡天平原理自动监测法监测PM2.5质量浓度。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两种方法的监测数据比对显示出季节差异,冬、春两季手工法获得质量浓度高于自动法,夏、秋两季手工法低于自动法,可能与两种采样方法下膜置于不同的温度有关。当受沙尘影响、持续污染或者高温污染时,两种方法结果偏差较大,可能与仪器的粒径切割效率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