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将桉树叶提取液绿色还原氧化石墨烯(G-rGO)电极和微生物还原氧化石墨烯(B-rGO)电极依次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电极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对比2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G-rGO阳极的内阻为243.87Ω,应用于MFC时最大功率密度和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18.77 W·m~(-3)和760 mV,对照组B-rGO电极的内阻为299.11Ω,将其应用于MFC时最大功率密度和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13.16 W·m~(-3)和635 mV,对照组未修饰阳极的内阻为375.21Ω,最大功率密度和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8.97 W·m~(-3)和480 mV.研究表明,G-rGO电极电阻更小,导电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材料固定化游离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C09V同时去除结晶紫(CV)和Cr(Ⅵ),并以游离菌和无菌小球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C09V菌小球能够同时吸附CV和Cr(Ⅵ),在42 h对CV(60.0 mg·L-1)和Cr(Ⅵ)(50.0 mg·L-1)的去除率分别为92.7%和25.9%,明显高于游离菌的75.6%和13.9%;而无菌小球在6 h时的去除率分别为83.9%和16.4%,且42 h后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固定化小球本身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且能提高对结晶紫的去除效果.将无菌小球同时吸附CV和Cr(Ⅵ)试验进行伪二级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无菌小球在10 h时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288 mg·g-1和0.082 mg·g-1,且R2均高于0.99.此外,通过EDS、SEM、FTIR、XPS分析,证明生物材料可同时吸附CV和Cr(Ⅵ),固定菌C09V可降解CV,并将Cr(Ⅵ)还原为Cr(Ⅲ).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实验菌株,探讨不同条件下碳纳米管(CNTs)对其生长的影响,并采用SEM、EDS和FT-IR等手段分析CNTs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毒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CNTs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生长有抑制作用,并随着CNTs剂量的增加,毒性增大。在CNTs投加量为500 mg/L时,培养40 h后菌株的生长量OD420达到最大值0.117,低于空白组的0.163。培养温度和培养基的pH对CNTs的细胞毒性效应有较大影响,在菌体生长的适宜条件下(pH 3.0,温度为30℃),CNTs对菌体的毒性最强。SEM、EDS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CNTs附着在细胞表面,与细胞表面的羟基、氨基等基团相互作用,并可能诱发菌体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