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10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大家公认为具有偏碱性到碱性特点,但对富碱原因即碱质来石源则存在不同意见,大多数人认为壳幔亮混源,碱质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也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另一种意见强调富碱是由于岩浆侵位或分异过程中受到蒸发岩(特别是膏盐层)的混染与同化。笔者根据长江中下游有关岩体的大量岩石化学分析数据.分地区、分岩体、也按时代对其K2O、Na2O、CaO、MgO与SiO2的相关性作了直观性对比分析,事实表现出Na2O对SiO2几乎完全没有相关性,Na2O对SiO2可以说是独立变化的;K2O与MgO对SiO2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CaO-SiO2则具有明显的直线性相关。据此提出:除了原始岩浆具有的碱质外,在岩浆分导过程中不时地有外来碱质加入,这些外来的碱质主要由中、下三叠统中的膏盐层提供。文中根据岩浆硫的δ34S值偏高、膏盐层主要矿物的自由能在高温下熔融及分解温度与低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石膏矿山的矿泉水中K+、Na+、C1+、SO32-等的浓度,以及斜长石的环带构造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广东、海南的玄武岩.在强烈的红土化过程中.元素在红土剖面中发生迁移和残留、贫化和富集。根据红土化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将元素划分为活泼元素和不活泼元素两大类。并首次采用了元素它集因子这个概念来探讨红土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最后讨论了红土化过程小金的表生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1-1994年间,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及成矿作用研究比之过去的4年中,似乎有两个变化,一是地区上有所扩展,西北与西南成为新的研究重点,二是对已知矿床及成矿作用研究趋向于区域性规律总结,特别是根据同位素研究,探讨已涉及与深部作用的关系。这期间两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992年第二届全国火山岩会议,]993年的第五届全国矿床学会议)以及1994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议,都有不少直接或间接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及新发现矿床的论文与报导。随着国际上对金的需求下降,在中国对贵金属的兴趣却方兴未艾,但与过去不同,中…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舍勒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在阿尔泰克兰海西褶皱带玛尔卡库里深断裂的东北侧,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英安岩及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中,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矿体下盘矿化和围岩蚀变强烈。认为是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黑矿型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详细论述了赛都糜棱岩型金矿的矿石类型、矿石组构和金属矿物的特征,对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作了详细描述,并在矿石矿物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金矿的矿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格局明显受特定的层位、岩性、岩相和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床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下二叠栖霞组、下、中三叠统大冶群和东马鞍山组.而以上石炭统和下、中三叠统为最主要.主矿体都于碎屑岩相向联酸盐岩相或碳酸盐岩相向碎屑岩相的过度部位.上石炭统的矿床多数在碳酸盐浅滩相与泻湖相和浅水盆地相交接处.下、中三叠统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浅滩相与泻湖和泻湖相与交接部位.区内晚石炭世威宁期和早、中三叠世奥伦尼期(鄂东南地区)及安尼锡期(苏皖区)广泛形成的白云岩及蒸发岩沉积.与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定位关系密切.特别是膏盐层对燕中期岩浆热液的演化与成矿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疆阿舍勒块状铜锌碱化物矿体的内部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进行了研究,与现代海底硫化物矿床的矿物分带作了比较,初步认为影响该矿床矿物分带的主要因素是成矿溶液的初始温度。  相似文献   
8.
1987-1990年四年中我国火山矿床研究中取得下列诸方面的成就:(1)玢岩铁矿的形成决定于基性-中基性并具有高碱低硅岩浆的演化,结晶分异时低氧逸度条件;从世界范围看,构造背景与板块俯冲带或缝合带(包括板内古缝合带)直接或间接有关;实验研究解决了几种特殊矿物组合如“膏包辉”组合等的物理化学条件问题。(2)随着中生代火山岩区金矿床的不断发现,对含矿主岩、基底及矿床类型与分布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3)斑岩型矿床分布广泛,除Cu,Mo外,涉及Pb-Zn,Ag,Au,W及Sn矿床,并发现与国外层火山中心地区可以对比的上部为脉状矿下部为斑岩型铜矿的实例;(4)火山岩中铀矿床多形成于晚白垩世之后,受火山盆地攻破火山口构造的明显控制;(5)西北与西南海相火山岩区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明确了黑矿型钢及多金属矿床和独立的金矿床的存在,在分类上除了Cu-,Cu-Zn-,Zn-Cu-Pb-及Zn-Pb-型之外,Cu-Pb型在国外很少有报导。(6)从成因或构造角度进行了火山岩区矿床成矿规律成分布规律的探索,注意到基底性质与基底构造的关系,对分布规律挺出了岩浆活动中心迁移造成的分布格局上的超覆和地区的剥蚀深度问题;(7)区分出非金属矿床的两个系列:次生石英岩系列及玻璃岩系列。通过这些研究,在火山岩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远景区和新的矿床。  相似文献   
9.
赛都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都糜棱岩型金矿是阿尔泰地区重要的金矿类型。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成矿作用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成矿地球化学环境,并推测了其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主要金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矿产丰富,尤其是近10年来,在金矿地质科研和开采提炼方法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得新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矿金地之一,新疆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主要由若干个地块和褶皱造山带组成,迄今为止,已发现岩金矿床40余处,依据主要金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得到下列认识;(1)金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前寒武纪和华力西期;(2)产于华力西褶皱造山带中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有:浊积岩型,火山岩和韧性剪切带型;(3)金矿床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金在高背景区通过活化,迁移并富集于适宜的断裂活动带中,形成大而富的金矿床;(4)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尤其是韧性剪切带;(5)通过成矿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研究,金矿化作用是在浅成,中低温,低盐度和强还原环境下进行的;(6)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金矿床的成矿期在245-359Ma并主要集中于270Ma,(7)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钾化,钠化等,其中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玉髓化是良好的找矿标志;(8)根据S、C、Si,Sr,Pb同位素资料,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并受到地壳混染;(9)依据H、O同位素资料,早期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中晚期成矿过程中则以天水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