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庆市暴雨规律及其引发的灾害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暴雨是重庆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直接或间接诱发出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研究暴雨规律对山地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重庆市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灾害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等手段分析出重庆市暴雨的年内,年际等时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城乡,迁移等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了暴雨灾害特点,类型及灾害链,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蒋庆丰  游珍  徐刚 《灾害学》2003,18(1):82-86
根据对重庆城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地貌灾害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其地貌灾害的成因及变化趋势,即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分散性、地域上的转移性,并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力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政策执行力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目前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取得应有的成效。参考国内外已有的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力调控经验,分析环境政策执行力影响因素,从管理体制、诱导制度、监督制度、执行主体自身建设等多个角度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力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集聚和疏散是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最直观和最集中的体现,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采用了人口集聚度分级评价的方法,依据人口集聚度的不同,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人口集聚区,并对其分别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格局、自然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经济发展格局和城市化格局,对中国的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归纳,并进一步对相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不平衡日益加剧,并呈现沿海、沿江、沿线集聚的态势的基本结论,并对我国人口分布集疏格局的形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然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化成为人口集聚的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姚红  游珍  方淑荣  刘峻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50-53,68
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但在地方执行过程中却被"异化"、"弱化"了。探索性提出以模糊数学的方法定量评价地方政府对环境政策的执行力,从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两个方面构建环境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通市为例进行评价,南通市2009年环境政策的执行率数据不太理想,但是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情况尚好,评价结果基本与客观事实相符。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评价环境政策执行力是可行的,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藕合模型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珍  杜传亮  李永涛 《生态环境》2007,16(5):1528-1532
建设用地需求的中长期准确预测是当前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灰色和马尔可夫两种预测模型相结合,建立灰色-马尔可夫藕合模型,以广东省揭阳市为例,对1997到2010年间主要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需求预测,同时与其它几种常规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人文驱动力相关预测法误差相对较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关法准确度要优于人口相关法。趋势线法计算简单,预测准确度也相对较高,但只适于短期预测。灰色预测法精确度较高,计算需要模型的支持、专业性强。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法由于是对灰色预测的偏离值进行了纠正,因而准确度最高。尽管该方法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计算量大,但仍是值得推荐的高准确度的区域建设用地的专业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易损性系由受灾体自身内在性质所决定的认识,论述了山坡泥石流场地易损性的构成要索,即受灾体遭受山坡泥石流破坏机会的大小和造成损毁的难易程度。前者与受灾体和泥石流的相对空间位置等因素有关,后者主要受受灾体物质成分、结构和状态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坡泥石流场地易损性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庆丰  游珍 《灾害学》2005,20(2):110-114
本文从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2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在南通市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分析分别得到南通市自然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区图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分区图.两图叠加后,生成南通市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定量区划方法,合并得到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风险区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的特征.通过对风险区划指标和区域划分的探讨,以期为南通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秀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建国后50年中各年代人为因素对农业旱灾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成因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秀山县由于生态破坏、水利设施不足和不合理的政策导向等,人为因素起着加剧旱灾灾情的作用,而在7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抗旱政策的制定等,人为因素开始起着越来越强的缓解灾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637-1648
论文以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评价为核心,采用水资源承载指数和水资源限制度等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系统评价了2000 年和2010 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定量揭示了中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的地域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1949-2010 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人水关系趋于紧张;从2000到2010 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由30.66 提升到35.25,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有所增强;②2000 年和2010 年,中国分省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中国大部分省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但近10 a 水资源限制性大多有所增强;③2000 年和2010 年,中国约有3/4 左右的分县单元基本不受水资源限制,中国基于分县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整体较低,2010 年与2000 年相比,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有所增强;④就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分省和分县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整体呈现出北部强于南部、泛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的基本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