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陨石的撞击作用使靶岩形成一个特殊的地球物理场,具有低密度、低电阻率、低速度、磁力异常等不同于周边的岩性。因此,可利用重力、电法、磁法、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撞击坑的形态特征和寻找新的冲击构造。  相似文献   
2.
岩石受力超过强度极限就要发生断裂。图1是岩石在三轴荷载条件下典型的应力-应变关系。岩体受某种地质营力作用之后沿OAB曲线积累应变能量。OA是弹性形变范围,应变随应力呈线性增加,当外力解除之后,岩体变形即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击变玻璃(玻璃陨石,tektite)是流星体超速撞击地球表面高硅岩石产生击变的熔融体。目前尚很难找到一个与击变玻璃有密切关系的撞击坑。根据这事实讨论了击变玻璃的形成,并提出了慧星撞击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地球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了一个推测的时间表。目前公认的地球形成年龄是以陨石年代学推断的,因而,实际的地球年龄应晚于陨石形成年龄而大于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球物质年龄,即介于4560Ma和4276Ma之间。根据球粒陨石年代学资料,球拉的年龄约为4560Ma,星子的形成年龄间隔为107~108Ma年,考虑到原地球形成和土地幔补堆积层形成时间,地球最后形成年龄约在4400Ma前后。上、下地幔的差异和上地幔化学特征充分说明了上地幔具独立演化的历史,没有参与地球的成核过程,上、下地幔过渡带应是原地球分异壳转化而成,该层圈所富集的不相容元素及生热元素对土地幔后期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据天文观测、天体化学、理论计算和模拟资料,论述了太阳星云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太阳县云演化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化学剖面,指出太阳星云后期是不均一、不平衡演化的。  相似文献   
6.
月球勘探者’在月球两极发现水冰的存在 ,不仅为人类在月球上建立维持生命系统 ,而且为我们研究地球上水的来源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简明介绍了月球上固态水的探测、分布区、来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岩、矿样中1—20ppm稀土元素的定量分析问题是目前国内各法尚未解决的难题,也是广大地质学者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本实验通过降低本底、采用聚乙烯做样品的包装材料、用高纯锗做探测元件等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国际标样的测试,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征实了本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重返月球     
90年代初期,几乎中止了近20年的月球探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又一次把注意力转向月球,兴起了新的“月球热”,并制定计划,准备下世纪初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可居住人的基地。本文简单回顾60~70年代月球探测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叙述重返月球的原因及所关注的科学问题。月球探测标志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实力地位。文中引用了许多有关资料,说明了我国已具备制定、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航天技术实力,理应分享月球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全面介绍了星子堆积理论,并依据多学科资料阐述了地球形成的7个过程:前太阳星云分子云阶段;尘粒形成阶段;无级序小星子形成阶段(<10km)。星子级序生长阶段;星子序级分化阶段。地球及类地行星两阶段堆积:原地球阶段和上地幔补堆积阶段;陨石及残余星子冲击阶段。论述了地球形成理论的一个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核素图(即同位素图)是将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近二千种稳定和不稳定核按核素的本征质子、中子和质量数之间关系排列在图上,列出每个核的主要核数据的一种挂图。我国在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下首次出版了彩色核素图挂图。这将有助于工业、农业、医学、地学……等各学科同位素应用事业的发展,为工农兵、科研和教学人员应用同位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