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14篇
  201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数学模型应用于水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使之科学严密,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中游江段自净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秀香  杨伟光 《环境保护》1995,(3):29-29,16
松花江中游江段自净规律研究于秀香,杨伟光,李红鹰本文旨在用数学模型描述松花江中游A市江段降解自净状况,并进而应用于A市的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A市全部污水经16个排污渠道排入松花江。日排污量达80m’,对松花江水质有显著影响。16个排污渠道较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3.
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矿区构造特征分析 ,论述了云南白秧坪多金属成矿区东矿带、西矿带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控矿作用 ,并探讨了区域构造导矿与成矿及其对成矿带的控制作用、小型褶皱及推覆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次级断裂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构造环境下岩石的屏蔽与容矿作用和构造环境中碳质来源及其成矿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用数学模型描述松花江中游A市江段降解自净状况,并进而应用于A市的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A市全部污水经16个排污渠道排入松花江。排污量达80万立方米。对松花江水质有显著影响。16个排污渠较集中.分布距离不足两公里,可视为一个点污染源。以最后一个排污渠入江处为零公里,以其下游68公里长的江段为研究江段,用数学模型对A市污水入江后的降解自净过程进行了应用研究。研究江段内,无对松花江水质产生可测出影响的支流。研究水期定在平水期。1.模型选择日前一些专家和有关方面人士均认为地表径流对松花江水质影响显著。Olbbins…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水中微量酚的气液色谱法。此法根据酚可进行溴化反应生成溴代酚的机理,利用石油醚萃取水中溴代酚,最后以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其含量。 此法工作曲线在0—15微克/升酚的范围内呈线性,最低检测浓度0.10微克/升,对含量0.80微克/升的松花江四方台水样进行六次平行测定,变异系数为±3.4%。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了二维数学模型,研究阿什河入松花江污染带扩做规锋,经计算,COD、BOD_5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符合程度较好。相对偏差在9.3%以内。  相似文献   
7.
COD试验需用银盐和汞盐。COD废液排入下水前必须除去金属汞。金属汞进入食物链后,蓄积十分迅速,对鱼和野生生物毒性很大。为去除各种废液中的汞,美国环境保护局介绍了一个由Robert, A.(Taft水研究中心)设计的方法。该法不需要回收室(无论是银还是汞),但效率低,运转费用昂贵。本研究旨在根据上面提及的问题,探索银和汞回收利用的可能性,本方法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用本方法可以提取、提纯和重新使用各种废水中的银和汞。  相似文献   
8.
矿业活动对土壤系统良性运转带来较大的环境负荷,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是土壤污染防治和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在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并结合空间分析和冗余分析手段的基础上,对新疆某矿冶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Cu、Mn和Cd超标率分别为88%、38%、49%和24%;土壤Mn、Zn、As和Cd弱酸可溶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尾砂库和收砷房的附近区域。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揭示As和Cu污染累积较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As、Cd和Cu生态风险较高,Mn为低生态风险。风险编码法(RAC)评价结果进一步揭示Mn和Cd具有显著的土壤迁移风险。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异质性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弱酸可溶态含量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pH和重金属弱酸可溶态是影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2个重要因素。综合风险评价手段与多尺度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区域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指出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初步探索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新疆干旱区某矿冶场对周围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生态脆弱区,近年来西部工矿业发展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空间布点采样,采用多元统计分析、GIS技术以及地积累指数评估等手段,对新疆某矿冶场区周围土壤的9种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Cu和As元素为研究区域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Cr、Zn、Ni和Cd累积程度较轻、受人为干扰小;Co和Pb元素在少数样点存在人为干扰累积的现象,但程度也较轻;土壤中Mn没有明显累积和人为干扰.因子分析结果发现9种重金属主要存在2种来源,As、Cu、Ni、Cr、Zn、Cd和Co主要来源于第1种源;元素Mn和Pb主要来源于第2种源.从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可知,As、Cu、Ni、Cr、Zn、Pb、Cd和Co的最高含量样点都分布在尾砂库附近区域,因此对尾砂库进行封闭处理是减少重金属污染物向周围环境扩散的重要措施.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基于大气污染分析的PCA/APCS受体模型不适用于本案例中定量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