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徐亚伟  张训超  庄永刚 《安全》2018,39(5):15-17
随着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扩大,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出现"过度社会化"现象,进而产生"角色眩晕",容易受校园外不良思想的影响,同时高校内的师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迥异。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叠加可能导致各种潜在矛盾进一步激化,具有爆发校园公共突发事件的可能。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如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学校及师生带来生命及财产损失,还会给学校名誉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高校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急先锋,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当做到及时、正确、果断。  相似文献   
2.
为从微观层面探讨蛋白质在膜表面的污染特性,采用改性Hummers法制备出具有"二维结构"的氧化石墨烯(GO),制得不同GO添加量的改性膜,通过自制的镀膜芯片,结合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等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对改性膜污染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GO表面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官能团,其添加量不同,改性膜的接触角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改性膜的亲水性越高,BSA在膜面的吸附速率和饱和吸附量相对越低。吸附过程中污染物在改性膜面的吸附累积经历了2个阶段,吸附初始阶段BSA在膜面快速累积,污染层的黏弹性较小;吸附过程中GO改性膜表面的亲水性官能团促使水分子不断地渗透到污染层中,改变吸附层的构象,导致其黏弹性显著增大,使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3.
刘兴德  徐亚伟 《安全》2018,39(5):21-23
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着传统领域威胁与非传统领域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影响因素被越来越重视。随着恐怖主义活动范围的扩大,恐怖主义侵袭高校也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高校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之一。当前对高校恐怖侵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分析恐怖主义的现状,结合高校反恐防暴形势,提出高校应对恐怖主义的策略,对创建平安校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PET编织管作为复合膜的结构层,将PVP和氧化石墨烯(GO)分别作为制孔剂和改性剂与PVDF基材混合,通过涂覆-浸没凝胶相转化法制备得到具有亲水性的高强度PVDF/PET编织管复合膜。观察复合膜的断面结构和表面形貌,测定其纯水通量、表面基团以及接触角等性能参数,并将不同浓度GO改性复合膜应用于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自制的污染物胶体探针测定了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与膜面之间的微观作用力,考察改性复合膜的抗污染特性。在40 d的反应器运行实验中,GO改性复合膜的清洗周期较改性前延长了20%~40%,该结果说明改性复合膜能够有效抑制膜面对污染物的吸附,且GO质量分数为0.5%时清洗周期最长。AFM测试结果显示,复合膜中GO质量分数为0.5%时,SMP与膜面之间的黏附力最小,抗污染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刘兴德  徐亚伟  张训超 《安全》2015,(Z1):44-48
保安员队伍是高校安全保卫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通过对首都高校保安员队伍职责和作用、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高校保安员队伍职责,充分认识保安员队伍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加强高校保安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探索建立高校保安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保安员队伍在维护首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宁波舟山港进出港船舶流量日益增大,引航工作的安全性也愈发重要.为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港口生产效率,引航工作采取中转平台等候登船模式.海上中转平台可降低引航员工作强度,及时处理登船点紧急突发情况.针对海上中转平台选址问题,引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利用原始指标信息,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求得指标权重.利用相对熵的概念对所得评价体系进行排序,求得最佳方案.研究为船舶引航工作开辟了新模式,对引航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亚伟  田斌 《安全》2015,36(z1)
本文将国内外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高校安保工作中的可行性,初步构建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型高校安保模式,以期能为我国高校安保工作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QCM-D与AFM联用解析EfOM在SiO2改性PVDF超滤膜表面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从微观角度上研究不同过滤阶段出水有机物(Ef OM)在纳米Si O2改性超滤膜表面的具体吸附机制,通过调节Si O2添加比例从而获得不同改性程度的实际膜.借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联用技术分别测定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情况和Ef OM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QCM-D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膜表面的亲水性越好,膜表面Ef OM吸附量就越少,以及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速率明显减缓.实验结果还发现,Ef OM的吸附经历了两个阶段:在初始阶段(15 min内),有机物快速吸附到膜表面并堆积;当Ef OM的吸附频率达到平衡时,耗散却处于非平衡状态,该现象说明虽然Ef OM在膜表面的吸附量达到稳定,但其吸附层的构象却仍在发生变化.AFM测定结果证明,随着亲水性的不断改善,Ef OM-膜、Ef OM-Ef OM之间的作用力均有所减小,该结果揭露了膜面Ef OM吸附量减少吸附速率下降的本质原因.QCM-D与AFM的联用有效地解释了膜改性对Ef OM吸附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