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环境安全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揭示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启动运行效能与互营丙酸降解菌群数量之间的关系,以稀释的玉米淀粉生产废水为底物,考察了UASB启动期的运行特征,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了互营丙酸降解菌群(丙酸氧化菌和产甲烷菌)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在进水COD 2000mg/L和水力停留时间(HRT)24h条件下,经过38d的连续运行,COD去除率达到了91.9%.当HRT分阶段缩短至8h时,比产甲烷速率达到了315LCH4/(kg COD·d),且形成了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qPCR检测结果表明,至少有5种已鉴定的丙酸氧化菌存在于UASB反应器中.Pelotomaculum propionicum为接种污泥中的主要丙酸氧化菌,约占检测到丙酸氧化菌总数的45.7%.它的数量随着HRT缩短不断减少.而Syntrophobacter sulfatireducens和S.wolinii的数量随着HRT缩短不断增加,并在启动完成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103,5.5×103个16S rRNA基因拷贝数/ng DNA,演替成为成熟颗粒污泥中的优势丙酸氧化菌群.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sarcina为接种污泥中的主要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其数量随着HRT的缩短而逐渐减少,而Methanospirillum和Methanosaeta的数量随HRT的缩短逐渐增加,成为成熟颗粒污泥中的优势产甲烷菌群.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臭气来源、成分及产量。针对目前国内外除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分析了污水处理厂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除臭方法的技术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结合日本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际,重点介绍了一种不产生臭气的新技术——腐殖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特点及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敏感度和向好性意愿日益提升。为分析公众对于大气质量的感知满意度,构建了大气质量感知领域情感词库,并进行精度验证和公众对于大气质量感知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仅利用基础情感词库相比,采用大气质量感知领域情感词库计算得到的大气质量感知满意度精度由33.1%提高到93.9%。工业收入排名靠前的城市投诉较多,大气质量感知满意度偏差。公众大气质量感知满意度能够正确反映区域的整体大气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1989年7 月,青岛市西装厂为日 本亮星公司和森林公司 加工防静电工作服。生 产一个月后,两个车间 的操作工及与面料接触 的200余人中,80~90% 的人出现流泪、嗓于干、 胸闷、头痛、头晕、呼吸 困难等症状,10~15% 的人患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经青岛市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青岛市卫生防疫站现场测定,结果是日本进口涤棉织物布料游离甲醛和丙烯谐的浓度分别为0.04~0.6毫克/立方米和63.25~158.7毫克/立方米,与国外一些国家的有关标准相比偏高检测结果转告日本客户后,日方派人来现场了解、实地测试,对事情予以认定,提供了现场…  相似文献   
5.
剩余污泥的含水率较高,对污泥进行干燥处理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污泥的水分。首先分析了污泥的含水特性和干燥污泥机理,然后分析了主要的污泥干燥方法研究现状,如热风干燥、过热蒸汽干燥、间接干燥、低温热流干燥、热泵干燥、太阳能干燥等。此外,探究了新型的污泥干燥技术及污泥干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并在此基础上,对污泥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高效处理玉米淀粉生产废水,启动并持续运行了一个四格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通过分阶段提升进水COD的方法,探讨了有机负荷率(OLR)对ABR运行效能的影响,并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OLR对沿程格室中不同营养类型产甲烷菌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LR分阶段从2.7提高到8.0 kg·m-3·d-1的过程中,ABR前两个格室(C1和C2)始终呈现出典型的产酸发酵特征,其污泥的有机挥发酸(VFAs)比产率为0.54~0.76 kg·kg-1·d-1(以每天每千克MLVSS产出的1千克有机挥发酸计,下同),而后两个格室(C3和C4)则表现出典型的产甲烷特征,其污泥的比产甲烷速率达98 L·kg-1·d-1(以每天每千克MLVSS产出的1升甲烷计,下同)以上.活性污泥产甲烷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OLR为2.7~8.0 kg·m-3·d-1时,C3中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群保持了较高的产甲烷活性,其最大甲烷产量(Pmax)和最大比产甲烷速率分别达到了20.4 mL和16.5 mL·g-1·h-1(以每小时每克MLVSS产出的1毫升甲烷计,下同)以上.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群的累计甲烷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3 > C4 > C1 > C2.经过144 h的培养后,C3中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群的累计甲烷产量为15.1~15.2 mL,最大比产甲烷速率为10.0~10.8 mL·g-1·h-1.  相似文献   
7.
采用A/O工艺处理淀粉厂区废水,结合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污泥浓度(MLSS)对A/O工艺脱氮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污泥浓度为4066mg/L时(1号池),氨氮(NH4+-N)平均去除率高达90.2%;而污泥浓度为2985mg/L时(2号池),去除率仅为67.2%.两池体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平均丰度分别为40.65%、30.28%和25.25%、33.27%,其相对丰度比例差异较大.在功能基因层面,两池体中所有8个功能基因类别(KEG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排序相同,氮代谢相关基因中,硝化酶、反硝化酶、氨化酶的相关功能基因均在1号池中含量高.该工艺中污泥浓度对菌群结构影响显著,高污泥浓度有利于形成高效脱氮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8.
混合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中试的启动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军  赵纯广  张立国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2):1100-1104
在小试基础上,以北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污泥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试规模中温(35℃)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启动性能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初沉污泥与剩余污泥按1:1 比例混合有助于提高处理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d,VS 容积负荷为2.15kg/(m3⋅d)时,系统VS 去除率达36%左右,相应产甲烷相的比产甲烷活性(SMA)约为0.31L/(g⋅d);系统运行约60d,产酸相VFA 浓度稳定在1600~2000mg/L.经产甲烷相消化后,VFA 浓度稳定在300~500mg/L;产甲烷相pH 值保持在6.8~7.2,有利于产甲烷菌生长.  相似文献   
9.
炭化稻壳吸附去除水中硝基苯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煅烧炭化稻壳(5种)和焚烧炭化稻壳(1种)为吸附剂,通过吸附去除试验,考察了其对地下水中微量硝基苯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常温(15℃)下,6种炭化稻壳对硝基苯的吸附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且吸附平衡时间均为30min;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炭化稻壳对硝基苯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焚烧炭化稻壳的吸附能力介于500℃和400℃煅烧炭化稻壳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厌氧污泥的发酵产氢能力,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氧化还原介体(ROMs)对厌氧污泥发酵葡萄糖产氢效能的影响,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揭示了ROMs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液体积为100mL及葡萄糖初始浓度500mg/L条件下,对照的累计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Rmax)分别为11.0mL和0.28mL/h.当腐殖酸和蒽醌-2-磺酸钠(AQS)作为ROMs加入发酵体系后,厌氧污泥的产氢能力显著提高,其累计产氢量和Rmax分别比对照高出56.4%、13.6%和53.6%、10.7%.相反,氧化石墨烯(GO)、指甲花醌和蒽醌-2,6-二磺酸钠(AQDS)导致厌氧污泥的产氢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Illumina MiSeq测序揭示了发酵系统的优势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系统中的优势菌群主要来自5个属(ThermomarinilineaLongilineaDefluviimonasGimesiaPlanctomicrobium),腐殖酸、AQS和指甲花醌发酵系统的主要优势菌群为ThermomarinilineaLongilineaOttowia,而ThermomarinilineaLongilineaOttowiaDefluviimonas为AQDS和GO发酵系统的主要菌群.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产氢量与Longilinea、Macellibacteroides、Trichococcus、ThioflavicoccusOttowia呈正相关,而与Defluviimonas、Pirellula、GimesiaIgnavibacterium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