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卧龙降水稳定同位素与季风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3-07~2004-07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逐次降水事件进行采样,分析了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降水量、气温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降水的过量氘(d-excess)值为(8.4±7.4)‰,降水由东亚季风带来的大洋水汽主导;9~10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7.4±12.5)‰,降水由南亚季风带来的经过强烈分馏作用的大洋水汽主导;11月~次年3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12.5±12.1)‰,降水由本地蒸发水汽以及西风环流带来的内陆蒸发水汽主导.季风期降水的δD和δ18O具降水量效应(r分别为-0.389、-0.380,P<0.05),次一级是气温影响(P≤0.10).季风期降水的δD、δ18O与南风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54、-0.390,P<0.05),表明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对水汽来源与运输过程指示性很强,特别是南亚季风的暴发带来了稳定同位素比率和d-excess值都极低的降水.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巴郎山区夏季降雨和不同海拔样地穿透水的H、O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于8月底9月初冷气团的到来较大地改变了降雨的同位素特征,该地区夏季大气降水线为δD=9.93δ18,/sup>O+26.07,偏离全球降水线(GMWL)较多。降雨的温度效应和雨量效应表现出相互交叉的现象,表明该地区温度和雨量是交替起主导作用而引起降雨同位素组成变化的。H的同位素效应比O明显,其原因是H同位素分馏比O剧烈,从而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比O灵敏,因此H同位素在森林水文研究中比O更有用。H同位素值在不同样地穿透水间存在差异,这是由它们不同的植被结构及周边微环境因子引起的水分蒸发状况和对雾水截获能力差异导致的。穿透水和降雨同位素值间存在较强线性关系。穿透水的同位素值不一定大于降雨,表明影响穿透水同位素值的因素不仅仅是水分蒸发和植被对雾水的截获,而应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对这些因素的全面了解将对同位素技术在森林水文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曝气条件对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净污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砾石、炉渣和沸石作为级配基质,构建由三级串联的潜流人工湿地模型,研究了针对三级串联的潜流人工湿地,不同曝气位置和曝气量对人工模拟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对两个影响因素进行二维方差分析,对曝气条件进行了优选。选取表层曝气、中层曝气、底层曝气3种曝气位置和气水体积比3∶1、6∶1、9∶1的3种曝气量。运行结果表明:曝气后,NH3-N和COD去除率上升,NH3-N去除率由7.80%最高提升到23.79%,COD去除率由5.42%最高提升至23.04%,但PO3-4-P去除率下降,由24.32%最低降至9.76%。优选的曝气位置是底层曝气,优选的气水体积比是6∶1,此时NH3-N、COD、PO3-4-P去除率分别是21.21%、23.04%、13.54%。曝气位置和曝气量的交互作用对NH3-N和COD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对PO3-4-P去除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江苏海岸带近13a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分析,得出:连云港海岸带以耕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占81%,海岸带开发程度高;斑块个数增加,景观破碎化增大。盐城以耕地、草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为主,占77.45%,开发程度中等;耕地、水库坑塘等人工景观面积增大,适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面积减少。南通海岸带以耕地和滩涂为主,占88.93%,但两者的面积都在下降;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人口增长的压力、政府政策的导向与社会经济的驱动是江苏沿海三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连云港海岸带人口密度增加了13.8%,第二产业产值增加了7.7倍,人类活动的干扰使海岸带破碎明显;盐城海岸带人均GDP增加了4倍,经济利益的驱使,使盐城丧失大面积的草地,海岸湿地遭到破坏;南通海岸带人口密度减小了2.0%,人均GDP增加了5.3倍,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海岸带干扰较小,海岸带景观破碎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用灼烧法测定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贾鲁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贾鲁河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As、Cu、Ni、Zn的含量比2004年淮河表层沉积物中相应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重金属污染程度为:As〉Cu〉Zn〉Pb〉Ni〉Cr。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对重金属来源的确定,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85%和19.74%,污染来源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工农业、生活排污的点源污染,自然变化对沉积物的影响,岩石风化与侵蚀过程和有机质降解矿化的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6.
对内电解技术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静态实验对铁屑/炉渣、铁屑/粉煤灰、铁屑/活性炭组成的内电解基质进行了比选,确定铁屑/炉渣为最佳组合,其对COD、NH3-N、TP去除率高,对出水的pH值影响较小.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即铁/炉渣投加比为1∶1,每100 mL废水投加量为20 g,反应时间6...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基质床组合和不同滞留时间下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对2个影响因素进行二维方差分析。选取砾石、炉渣和沸石作为级配基质,构建由表流型基质床和潜流型基质床组成的4种三级串联基质床组合,设定污水滞留时间为1、3和5h。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床组合的净污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由2个表流型基质床和1个潜流型基质床组成的系统对CODMn、NH4+-N和PO34--P的去除率最高。不同滞留时间的净污效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污水在系统中滞留时间越长,去污效率越高。尽管不同基质床组合和滞留时间都对CODMn、NH4+-N和PO34--P去除率有着显著性影响,但基质床组合与滞留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去除率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Y=F(Q)·F(R)·F(Y)·F(W)·F(S)及其分部公式,计算了江苏省主要农作物、森林和水生植被的潜在生产力。计算表明,麦类的潜力为2.14×10~3~6.08×10~3kJ/m~2·a,水稻的潜力为4.38×10~3~14.2×10~3kJ/m~2·a,春玉米的潜力为8.46×10~20.51×10~3kJ/m~2·a,森林植被为14.5×10~3~54.2×10~3kJ/m~2·a,水生植被为2.67×10~3~5.77×10~3kJ/m~2·a。  相似文献   
9.
几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效果都有影响。对几种华南地区常见的湿地植物在其不同生长阶段处理污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不种植物的沙滤系统作对照。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高度能反映污水处理效果总体上的变化;(2)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各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能力总体上持续增强,各水质指标pH、DO、TN、NH3-N、NO3-N、TP和CODCr等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P和CODCr呈逐步下降,pH、DO、TN、NH3-N、NO3-N则呈现锯齿形波动,但总体上仍是下降过程;(3)植物系统氮处理能力好于无植物沙滤系统,而对磷TP和CODCr的去除则恰好相反;(4)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处理效果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对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规律和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并为指导人工湿地工程的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化感物质在蓝藻水华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选取在凤眼莲根系分泌物中发现的5种化感物质(亚油酸、亚油酸甘油酯、丙酰胺、N-苯基—2-萘胺和壬酸),研究了3种剂量下(0.1、1.0、10.0mg.L-1)其对单一、混合培养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化感物质成分、剂量和藻类培养方式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