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东辉  李昌伟  吴霓  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6):801-805, 819
近年来,我国沿海鱼毒性藻类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毒性赤潮藻产生的活性氧(ROS)和溶血毒素是导致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物,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洋地黄皂苷代替活性氧和溶血毒素进行单一毒性实验和联合毒性实验,揭示鱼毒性藻类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和作用方式。实验表明,60日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0.5 h和1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44 μg/mL和1.25 μg/mL。过氧化氢对海洋青鳉鱼1 h的LC50是144.5 mmol/L。分别以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法、相似性参数法及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致毒实验评价,结果显示,过氧化氢与洋地黄皂苷对青鳉鱼的联合致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为方便鱼毒性藻类毒性评价,通过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毒性实验引入鱼单位(Fish Unit,FU),定义使一条日龄60 d,体重20 mg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中0.5 h死亡所需的浓度为1FU,1FU相当于洋地黄皂苷浓度3.44 μg/mL。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海南岛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设立了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贝类共95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PSP的毒性测定和毒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软组织中PSP含量普遍较低,最高检出毒力值为3.576 Mu/g,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 Mu/g警戒值,检出率为11.58%;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季节性变化显著,以冬季最高,达62.5%,夏末次之,为3.26%,春季和夏初均未检出PSP。另外,贝类中PSP毒素污染状况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产于陵水、文昌海域的贝类中毒素检出率较高。主要染毒贝类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细纹卵蛤(Pitar striata)、白织纹螺(Nassarius coron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染毒的贝样发现,贝类中含有11种PSP成分,分别为GTX4、GTX1、C1、C2、NEO、STX、dcGTX2、dcGTX3、GTX3、GTX2和dcSTX,其中,GTX1,GTX4,C1,C2检出率分别为90.9%,100%,81.8%和81.8%,为染毒贝类中的主要毒素成分。  相似文献   
3.
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藻华通常会使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是一种常见的鱼毒性藻类。本文以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生物,研究小定鞭藻胁迫对海洋青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期揭示小定鞭藻对鱼类的安全阈值及致毒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浓度0.9×108~11.2×108/L范围内,随着小定鞭藻浓度的增加,其对海洋青鳉鱼的毒性越强,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62×108、1.58×108和1.44×108/L。当小定鞭藻浓度分别为1.87×108和2.8×108/L时,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41.75 h和6.5 h,最大无作用浓度为0.9×108/L,推测小定鞭藻藻华对鱼类的安全阈值为9×106/L。低浓度小定鞭藻胁迫可使海洋青鳉鱼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但不呈剂量-效应关系,高浓度小定鞭藻可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低浓度小定鞭藻可使海洋青鳉鱼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提示低浓度小定鞭藻胁迫可导致海洋青鳉鱼脂质过氧化,这可能是小定鞭藻对鱼类致毒作用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调查基础上,利用国际前沿的理念—海洋健康指数(ocean health index,OHI)评价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洋的健康状态。评价结果: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洋健康指数的评估总分为61.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为清洁水域,得分92.5分,其次为自然产品得分85.6分。海洋归属感和旅游休闲的得分也高于70分。但食物供给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得分不足60分,海岸防护、碳汇、海岸带生计与经济方面得分不足50分,传统渔民的捕捞机会的得分仅39.3分。上述结果说明环北部湾中国近岸海洋健康状况整体较差,特别在食物供给、生物多样性、海岸防护等得分不足60分的6个方面,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海洋卡盾藻(香港株)溶血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涛  王锐  吴霓  江天久 《环境科学》2011,32(10):2920-2925
研究了海洋卡盾藻香港株(Chattonella marina,Hong Kong strain,CMHK)在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条件下的溶血活性特征.根据海洋卡盾藻的生长曲线,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毒性的测定;采用不同营养元素结构的培养基对CMHK进行培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温度、光照、和营养盐对鱼毒性藻类产毒的影响,本文分析了6种我国沿海典型具溶血活性的鱼毒性藻类在不同温度(15℃,25℃,30℃)、光照强度(20 mol/m2/s,60 mol/m2/s,100 mol/m2/s)、氮磷限制(1:1;1:16;1:128)条件下的生长和溶血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鱼毒性藻类的溶血活性在不同生长期差异明显。海洋卡盾藻(香港株)(Chattonella marina)、卵圆卡盾藻(C.ovata)、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在对数期溶血活性较高,衰亡期溶血活性较低,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与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在稳定期溶血活性最高,对数期溶血活性最低。藻类的培养环境和营养条件对鱼毒性藻类溶血毒素的合成有明显的影响,在光照强度、温度和氮磷限制条件下,藻类单个细胞的溶血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6种藻类的溶血活性均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培养温度15~30℃范围内,除球形棕囊藻外,其他5种藻类的单个藻细胞溶血活性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氮磷限制可促进溶血毒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在粤中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10种成分,低毒性的C1和dcGTX2的检出率最高,均在90%以上。其次为C2,达80%。高毒力的STX检出率较低,未检出neoSTX和dcSTX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成分及染毒状况在粤中海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不同海域同一种贝类体中的毒素成分差异较大。在季节上,夏季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中的毒素含量最高。主要染毒贝类为牡蛎(Crassostrea spp.)、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其中,华贵栉孔扇贝在所检测的贝类中毒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卵圆卡盾藻(Chattonella ovata)在不同环境因子下的溶血活性特征。根据卵圆卡盾藻的生长曲线,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毒性的测定。采用不同温度、盐度和营养元素结构的培养基对卵圆卡盾藻进行培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进行溶血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卵圆卡盾藻衰亡期藻细胞的溶血活性最强,达到29.5×10-7HU/cell(HU,Hemolytic Unit,溶血单位),其次为对数生长期(21.9×10-7HU/cell)。在10~25℃培养条件下,温度对藻细胞溶血活性无显著影响;在盐度15~25 psu范围内,藻细胞溶血活性变化不明显,而高盐度(33 psu)能够刺激溶血毒素的产生。在Fe限制时,藻细胞溶血活性最强(37.4×10-7HU/cell),为正常培养条件下(f/2培养基)溶血活性值(18.8×10-7HU/cell)的2.0倍;其次为P限制,藻细胞的溶血活性值为24.1×10-7HU/cell;N、Mn限制条件下藻细胞溶血活性与正常培养条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江涛  冻文静  吴霓  江天久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1):1864-1869
对海洋卡盾藻日本株(Chattonella marina Japan,CMJP)在不同盐度、营养盐条件及不同生长期的过氧化氢产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2O2浓度峰值出现在CMJP对数生长期(4~8d),以第6d达到最大,为0.97×10-4nmol/cell.在N:P为8:1和16:1的情况下,CMJP生长较快,藻细胞在对数生长末期之前一直保持较高密度.CMJP产生的H2O2量与藻类生长呈现出一定的相反趋势,在藻细胞适宜生长的N:P下,产生的H2O2浓度较小.在N:P为16: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量最低(0.40×10-4nmol/cell),仅是N:P为32:1时(1.17 ×10-4nmol/cell)的1/3,N:P为8:1时,单个藻细胞的H2O2浓度为0.63 ×10-4nmol/cell. CMJP在盐度为20,25psu时生长较好且藻细胞达到较高密度,在盐度为10,15,30psu时藻密度较低,表明低盐和高盐条件均不利于CMJP的生长.盐度对CMJP过氧化氢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高盐度下单个藻细胞的H2O2产量增加,盐度为30psu时,H202浓度最高(1.1×10-4nmol/cell).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营养盐因子对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香港株))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N、P、Mn和Fe浓度条件下,链状裸甲藻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N浓度低于300.00 mg/L和P浓度低于20.00 mg/L的范围内,链状裸甲藻的对数生长期和最高细胞数随N、P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对数生长期可达64 d以上,最高细胞数达5.01×103/mL,Mn对链状裸甲藻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Fe和低浓度Fe均不利于链状裸甲藻的生长,最适Fe浓度为3.15 mg/L左右。链状裸甲藻产生的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成分为C毒素(C1-2)、GTX5(B1)、dcGTX2-3和dcSTX,以低毒性的C毒素和GTX5为主。N、P、Mn和Fe浓度对链状裸甲藻所产毒素的成分种类没有影响,但可影响产毒量及各毒素成分的比例;藻细胞最高产毒量为3.3 pg STX Equal/cell,最低为0.9 pg STX Equal/cell,低P和低Mn有利于藻细胞产毒,高毒力的dcSTX在毒素中的比例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