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钝化修复技术因投入低、见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中低浓度土壤污染的修复具有优越性。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具有优异的重金属吸附能力,用EPS溶液协同膨润土钝化处理铅污染土壤,考察了EPS用量、酸雨处理、钝化处理时间对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PS对铅(Ⅱ)吸附容量为241 mg/g。在钝化实验中随着EPS用量增加,钝化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加入膨润土后能与EPS产生协同钝化效果,最多能增加59%的残渣态铅,酸雨处理和延长处理时间均能增加钝化效果。针对不同污染途径进行的多种评估结果表明,EPS与膨润土能有效降低土壤中可提取态铅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以海宁市电镀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宁市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土壤中平均重金属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对植物和环境不构成危害性影响.尽管土壤平均重金属浓度较低,但是仍有6个采样点重金属浓度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超标率达13%,且超标点位置主要位于路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路边土壤中的Cu和Cd含量显著高于非路边(P<0.05),这说明海宁电镀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道路运输存在密切联系.海宁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平均土壤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46.6,表明海宁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土壤平均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存在轻微生态危害.然而局部重金属超标采样地块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220~278,存在中等生态危害,尤其是Cd的生态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