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合理地利用、挖潜地热资源,搞好开流节源.本文借以解决某小区生活热水的供水质量(温度)问题,浅谈热泵在低温地热井中的应用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去除低浓度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天然斜发沸石在不同的酸、碱和盐改性条件下吸附去除氨氮(NH4+-N)的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吸附NH4+-N动力学曲线符合“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且初始ρ(NH4+-N)越高,吸附速率越快;天然沸石及其改性沸石吸附NH4+-N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其吸附热力学曲线很好地符合Langmuir曲线. 沸石吸附NH4+-N是吸热反应,适当提高温度能够促进NH4+-N的吸附. 盐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NH4+-N的效果最好,增加了沸石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同时有利于沸石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太湖梅梁湾的柱状沉积物,分析和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吸附动力学以及潜在的可交换性磷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中各形态的磷含量随着深度增加总趋势为减小.不同深度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前3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速度较大;12h后,基本达到平衡.磷最大吸附量随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到达18cm后趋于平缓.样品中的潜在可交换性磷(qi)的含量为2.48~17.40mmol/kg,其分配系数(Kp)为1.81~51.44m3/kg,随深度的增加,qi和Kp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根据疏浚后新形成的表层沉积物磷的净释放量(即表征磷释放的潜在可交换性磷与表征吸附的最大吸附量之差)的变化趋势,推算出该区域环境保护疏浚的最小深度为25cm.  相似文献   
4.
近地表场地条件所引起的地震动差别可以造成不同场地上建筑物震害的显著差异。为了在岷漳地区的震害预测和长期发展规划中考虑场地条件差异性,提出联合V_(s30)和地形标度曲率作为场地表征参数来获得研究区地震动相对变化趋势图的方法。研究表明:土质山体土质河谷基岩山体基岩河谷是研究区地震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但因覆盖层厚度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具体场地的地震动变化也有不同。总体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程度主要与近地表V_(s30)相关,V_(s30)越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越小,地震频谱受频率标度地形曲率和覆盖层厚度共同影响,分别在相应的特征频率处放大。该研究可为区域地震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区域长期发展规划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基于场地表征参数研究区域地震动相对变化趋势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刘琨  李萍  林海 《环境工程》2007,25(5):25-27
将微电解和生物流化床工艺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工艺——微电解生物流化床,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水力停留时间为2h,曝气量0.024m3/h,进水pH6.5,载体浓度3%,铸铁屑颗粒粒径0.074~0.154mm,活性炭颗粒粒径0.154~0.28mm。针对CODCr为400mg/L时的实际生活污水,其CODCr去除率为96.1%,比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高4.3%,水力停留时间缩短3h。当进水CODCr在400~700mg/L变化时,微电解生物流化床CODCr去除率变化幅度为11.0%,其抗冲击负荷能力是普通活性污泥流化床的3.35倍。  相似文献   
6.
满负荷下如何发挥锅炉的最大效能,充分利用燃煤资源;如何改善供热管网输送能力,实现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如何消除供热系统中存在的冷热不均失调问题,改善供热质量,确保热用户温暖与舒适,提高热费收缴率;  相似文献   
7.
刘琨 《环境与发展》2020,(1):165-165,167
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也取得了创新与进步。化学修复是土壤环境污染修复的重要举措,同时多样化的化学修复技术为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更加科学与合理的修复途径,因此化学修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就土壤环境污染化学及化学修复技术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希望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实例阐述燃煤锅炉如何利用燃煤资源,不断改善供热管网输送能力,实现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如何消除供热系统中存在的冷热不均失调问题,改善供热质量,确保热用户温暖与舒适,提高热费收缴率;如何应用节能技术使热能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大限度地挖潜降耗、均衡供热,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实例阐述燃煤锅炉如何利用燃煤资源,不断改善供热管网输送能力,实现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如何消除供热系统中存在的冷热不均失调问题,改善供热质量,确保热用户温暖与舒适,提高热费收缴率;如何应用节能技术使热能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大限度地挖潜降耗、均衡供热,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梳理前人五十余年花岗岩型铀矿勘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地球化学、客观地质现象归纳等研究手段,总结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地质特征: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的产铀岩体为复式岩体,产铀花岗岩具陆内S型花岗岩特征,成矿成岩时差大,地质界面控矿特征明显。基于成矿作用"源、运、聚"的动力学过程,以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系统演化为重点,阐述了华南花岗岩型铀成矿作用,认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区域铀源层是成矿的物质来源,大规模岩浆活动之后的脉岩侵入地质事件促成了区域流体在局部演化为成矿流体,且成矿流体受重力和浮力的双势驱动,构造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矿质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