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境安全   1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滇池水华蓝藻干粉制剂的生物脱毒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池属长江流域的一个内陆湖泊,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每年夏季都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由品种单一,主要为蓝藻门,其中微囊藻是优势种,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本实验以富营养化湖湖滇池中的水华蓝藻作为主要原料,将其制成干粉后,利用双协菌株在28-32℃条件下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基质初始水份为65%。发酵培养2d后,培养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明显降低,6d后,基质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未检出(最低浓度检测限1μg/mg)。同时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协菌降解微囊藻毒毒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2.
唐顺铁  丘昌强 《环境化学》1993,12(2):127-131
含铬污水进入混合较好的稳定塘系统时,铬在其中累积,其累积规律可用如下数学模式描述: 稳定塘系统能较好地去除污水中的铬。被去除的铬主要转入塘底沉积物中。塘中放养凤眼莲能提高除铬效果,因为放养凤眼莲能使铬更充分有效地沉降。能否充分地运用有利于悬浮微粒聚结沉降的技术和措施,是设计除铬或类似重金属稳定塘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藻-菌生物膜法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效果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将一种由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水草作藻 菌生物膜的载体 ,来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 .2次实验结果表明 :人工水草的布设可以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 ,在第 11d将水体透明度由 6cm提高到 62cm ;对CODMn、TP、TN和NH4+-N的削减率依次为 92.89%、49.25 %、94.97%和 70.15% ;人工水草的布设对DO也能维持在一定水平 ;当人工水草高度与水深比为 0.7时 ,布设人工水草最经济、适宜的密度范围为 8~16株/m2.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802”对凤眼莲耐寒及去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面喷施“802”能提高凤眼莲耐寒和去污能力,“802”的喷施浓度以100mg/l为宜。但“802”不能提高凤眼莲对水温的极端忍受限,水温低于5℃时风眼莲仍会死亡。  相似文献   
5.
长江水系河流与水库中鲤鱼的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引起水库汞活化效应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问题,系统地分析了长江水系水库与河流鲤鱼肌肉的As,Cd,Cu,Fe,Hg,Mn,Pb,Se,Na,Mg等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并以丹江口水库-汉江,陈村水库-青戈江为例,用多元分析证明水库与河流的鲤肌肉中As,Se,Hg,Cd等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指出水库汞活化效应引起的鱼体汞含量增加是该元素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现象,并利用同一水系水库  相似文献   
6.
刘剑彤  丘昌强 《环境化学》1998,17(2):131-135
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城市污水中的铅在模拟预处理稳定塘中的归宿。不论在哪种预处理稳定塘中,悬浮颗粒态锅的沉降作用是去除污水中铅的主要作用。进入城市污水中的铅,大部分和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转变成悬浮颗粒态铅,它们输入到模拟预处理预处理稳定塘,这些悬浮颗粒态铅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1d)通过沉降作用得以有效地去除。停留时间分别为1,2,3,5和10d的实验表明,模拟预处理稳定塘对城市污水中铅的去除率可达52-  相似文献   
7.
水体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自然光光照下的光降解,超声波降解二甲苯的研究,矿用大型风机扩散消声器的研制,生物膜法非稳态可控制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废弃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再生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淡水水华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亦趋严重,笔者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主要次级代谢物——微囊藻毒素的研究现状。该毒素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迁移及转化途径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热点。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风险因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和酶联免疫法等。为改善水源水质,逐步发展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的控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情,提出了微囊藻毒素在大型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曝气-混凝一体法去除碱性废水中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曝气-混凝一体法处理碱性含砷废水。氧化方式研究表明,以曝气替代混凝机械搅拌过程,既起到氧化作用,又完成了混合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该法结合二次混凝工艺处理高浓度碱性含砷废水(砷浓度达414.94mg/L),聚合铁为絮凝剂,总Fe/As=3.0,砷去除率99.92%,出水中砷浓度0.33mg/L;在所选用的三种混凝剂中,聚合铁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水系水体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方法概述 本研究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设计和研究。将流域区的水体(包括水、悬浮物、水生生物、沉积物)地下水、土壤、岩石、降雨和地表迳流作为一个大自然系统;从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