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以烃类总浓度为92 880mg/kg老化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种不同氧化剂对老化含油污泥氧化30d后所含烷烃类和多环芳烃类物质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老化含油污泥氧化处理后,各氧化剂对烷烃物质C_(10)~C_(14)去除率均高于50%,芬顿试剂去除率最高达到63%;对于C_(15)~C_(28)和C_(29)~C_(36),高锰酸钾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36%和43%。老化含油污泥经高锰酸钾处理后,菲、芘和含量分别为4.5,2.1和2.5mg/kg。高锰酸钾对含油污泥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类均有较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搭建的热解实验平台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分别进行了加热温度与停留时间对含油钻屑热解产物的影响实验,总结了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停留时间延长,均可使固相与液相产物的颜色加深;与此同时温度升高,H_2的产生率逐渐增加;CO_2的释放呈现单峰形式,随着反应的进行,释放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在350℃以下时,CO_2的产生量几乎为零,含油钻屑只发生初级的脱氢反应;当反应终温较低时,停留时间对H_2、CO_2的产率与固、液两相产物回收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杨庭  杨勇  郭兵  肖成磊  白鹤  王新新  谢江浩 《环境工程》2019,37(12):188-193
石油开采过程产生的钻井岩屑在贮存池暂存形成贮存钻井岩屑,会导致体系更加复杂,处理难度增大。以长时间贮存岩屑处理项目为依托,分析贮存钻井岩屑的来源、危害以及长期贮存后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合岩屑性质设计1套以"破胶+絮凝+分离"为核心的固液分离预处理工艺和水回用处理工艺,并进行工程实施。结果表明:长期贮存后,岩屑总石油烃中C29—C36组分的比例显著提高;固液分离预处理工艺对贮存岩屑的含油量去除率可达75%以上,处理后的岩屑含油率降低至5%以下,满足后续生物处理要求;固液分离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ρ(石油类)<10 mg/L,ρ(COD)<100 mg/L,ρ(TN)<10 mg/L,ρ(TSS)<100 mg/L,满足预处理回用水的要求;整套处理工艺能够稳定运行。针对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为贮存钻井岩屑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提 高固液分离效率、 实现“源头减量” 的必要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固控形式,国内外针对负压振动分离技术的探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形成了以MudCube与脉冲式为代表的两种典型的负压振动筛形式。最后,通过分析两种负压振动筛 的工作原理、 结构形式,对比不同之处,明确了两者的工作特点,并对负压振动分离工艺在油气田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垃圾相关法律规范逐步完善,其处置与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由于海洋平台生活垃圾相对特殊,一直缺乏专门研究。以目前城镇生活垃圾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总结了海洋平台生活垃圾的特点:与城镇生活垃圾相比较,垃圾分类方法不同,可回收垃圾与餐厨垃圾占比较高,垃圾收集与转运过程周期长、监管部门多、处置单位分散等。针对目前海洋平台生活垃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标法律规范,阐述实施源头分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依托信息化技术,完善硬件设施,加强过程管控;结合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摒弃“规模小、分布散”的处置模式,筛选出适合海洋平台生活垃圾的处置与管理方法,从而为渤海海域开展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