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环境安全   1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以活性污泥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腈纶废水COD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可吸附腈纶废水中的COD,吸附量可达135 mg/g。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活性污泥对腈纶废水中的COD的吸附过程,模型计算出的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为2.3×10-4g/(mg·min);Langmuir方程最适合描述该吸附过程,决定系数在0.96以上。从活性污泥吸附前后腈纶废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级结果可以看出,活性污泥对大分子(30 k Da)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污泥的电镜照片也证明了该点。研究表明,活性污泥吸附可去除腈纶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是有效的腈纶废水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中微量弱极性内分泌干扰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NVITM Chrom P固相萃取小柱、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剂及气质联机,系统研究了水中弱极性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测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固相萃取条件为:水样流速5 mL/min,洗脱剂为二氯甲烷,洗脱速率0.5 mL/min,洗脱剂体积6 mL.最佳衍生化条件为:BSTFA 100 μL,60 ℃,反应时间30 min.结果表明,双酚A、五氯酚、2,4-二氯苯酚、4-壬基酚、雌二醇、雌三醇、雌酮、炔雌二醇的回收率在82.4%~101.9%,检出限为0.01~0.06 μg/L.  相似文献   
3.
纳滤膜去除水中痕量雌二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水中痕量雌二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操作压力、pH、离子强度以及腐殖酸的存在对纳滤膜截留雌二醇的影响。结果表明,NF90膜对雌二醇的去除效果显著。纯水条件下,当操作压力为0.4MPa时雌二醇的截留率最高;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截留率下降,离子强度为0时,截留效果最好;在pH为10.5时,接近雌二醇的离解常数(pKa),截留率最大。腐殖酸共存时,截留率随pH和离子强度的变化趋势与纯水条件下相似。  相似文献   
4.
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痕量多环芳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痕量多环芳烃(PAHs)。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固相萃取条件为:上样流速为5mL/min、采用二氯甲烷洗脱、洗脱剂用量为3mL、洗脱流速为2mL/min。测定结果显示,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萘、菲、荧蒽3种PAHs的检出限为0.03~0.07μg/L,加标回收率为70%~100%,相对标准偏差为3.90%~9.58%。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能满足实际水样中痕量PAHs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5.
微电解法强化生物脱氮的实验及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铁炭微电解法强化SBR工艺脱氮效果的试验研究了解到,在进水中氨氮浓度分别为30、60和100 mg/L时,微电解-SBR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独立的SBR工艺有明显的优势,去除率可以维持在95%左右.在进水中总氮浓度分别为30和60 mg/L时,微电解-SBR工艺对总氮的去除率比SBR工艺提高了20%~30%,利用DO-微小电极对铁污泥絮体及同样条件下的活性污泥内部物质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微电解-SBR工艺所以能强化脱氮效果是微电解物化作用及后续铁污泥系统发生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6.
铁炭耦合Fenton试剂-混凝沉淀法预处理DMAC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危害大,是化纤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混凝沉淀工艺预处理DMAC废水. 结果表明:在海绵铁投加量为30 g/L,铁炭体积比为1,pH为2,微电解反应1 h,H2O2投加量为5 mL/L,pH为3,Fenton试剂反应2.0 h,混凝沉淀pH为9.0,沉淀4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可稳定在70%以上;紫外可见分光光计测定证明,经微电解反应后DMAC的助色基团—CH3和CO被破坏,经过Fenton 氧化后,—NH—基团才能被破坏,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被破坏,最终转变成小分子物质,为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制备方法对水滑石结晶形态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解决吸附剂再生困难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合成具有光催化作用的Cu-Mg-Al类水滑石,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盐酸四环素(TC)的吸附性能,吸附饱和的类水滑石采用紫外光照再生。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LDHs-C吸附性能优于水热法合成的LDHs-H,对TC的去除率分别为95.2%和75.2%。Cu-Mg-Al类水滑石吸附TC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饱和的吸附剂在紫外线照射下30 min即可实现再生,经4次循环后,LDHs-C对TC的吸附量仍能保持原有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薇  程爱华  叶向德  王志盈 《四川环境》2007,26(3):84-86,93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特点及危害,概述了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常用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一种处理LAS废水十分具有前景的新方法——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法,并提出这一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粉煤灰去除水中色度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甲基橙废水浓度:3.15mg/L、碱性改性粉煤灰投加量=36g/L、反应时间=20min、pH=6-8、反应温度=室温时,脱色率最高,可达98.6%左右。  相似文献   
10.
微波法制备污泥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剩余活性污泥为实验材料,以氯化锌作为活化剂,采用微波法制备污泥活性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制备污泥吸附剂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按质量比1∶1.5添加浓度为30%的活化剂ZnCl2于处理过的干污泥中,在640W功率的微波辐射下,热解360s,即可制得性能良好的污泥吸附剂,其碘值达388.92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