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9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我国设施农业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发展迅速,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影响评价可从规划和建设项目2个层次上解决设施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归纳设施农业规划和项目层次上适用的关键技术方法,并在分析环评实践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粮食增产趋势及增产原因是国家制定宏观农业政策和措施的依据。科技进步增产理论是指:气候是波动的,科技是持续进步的,它是粮食多年持续增产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增产预测模型是多年平均单产移动的回归方程。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增产潜力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单产加速时间最早的是辽宁省,最晚的是黑龙江省;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最高。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进步增产理论科学、模型实用、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作用,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指出了目前公众参与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特点、提高农业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途径、农业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框架3个方面对完善农业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农业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背景、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概述了生物多样性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针对农业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几乎是空白的现状,从农区和农业角度,提出农区遗传多样性、农区物种及生境多样性、农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农区景观多样性、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5个评价尺度,逐一分析了各尺度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特别指出在环评实际工作中,应把遗传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影响评价融合在一起描述;对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强调评估当地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变化。最后,提出加强农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结果可以检验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预测的准确性和为国家提供制定粮食生产战略的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即“趋势-波动理论”,它建立在粮食或作物“现状生产潜力”概念和“天-人-地概念模型”基础上,预测模型为最佳移动步长条件下的多年单产移动平均趋势模型,实际预测时采用系统预测方法。11个研究案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77%,最大误差为2.99%,预测精度高。本研究初步结论是: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和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6.
粮食估产的“通道-概率”理论:把属于最近通道的历年来的产量划分为5个气候年型通道,即丰产年、偏丰年、平产年、偏欠年、欠产年;计算产量出现在5个气候年型中的频率作为概率使用,估产年的初始估产值等于预测年各通道内平均产量与概率之积的和;估产值等于初始估产值与气候年型修正参数之积,专家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和作物长势实时确定修正参数。预报单元为全国、省和县。应用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不需要修正,省和县级尺度需要气候年型参数修正;预测误差在3%以内;所述估产理论严谨、方法简单,参数少,参数来自原始数据本身和专家经验,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说明粮食潜力与估产的关系,定义了“粮食潜力实现率”的概念,它是与粮食潜力预测值相比,当年实际达到或能够达到的百分比,它将潜力值和当年估产值或实际产量结合在一起,可用来评价潜力实际达到的程度,并可反映气候年型。应用结果表明:2010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围绕100%波动,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仍然起到支撑作用,而1999-2008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低于100%,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作用在减小。因此,粮食潜力实现率可以用来评价粮食增产趋势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其方法实用、误差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7年畜禽养殖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安徽省各地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并对各地畜禽粪便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已达5603.2万t,阜阳市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居全省首位;畜禽粪便农田年负荷量平均为13.5t·hm^-2,黄山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最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及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目的是为国家中、长期粮食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从若干个预测模型中选择出2个模型,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持续增加的,体现产量持续增加的科技进步力量;另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或持续减少的,体现影响产量持续增加的负面综合因素力量。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可预测未来1~10年的粮食生产潜力,平均预测误差在5%以内。大量案例证明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通用的、结果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