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研究了接收节点将其译码状态反馈给其他节点这一增强性手段对解码转发协作的性能改善情况.推导了低信噪比条件下,增量中继、选择中继的中断概率和吞吐量表达式,给出了中断概率的三阶近似式.结合增量中继、选择中继的各自优点,提出了一种联合中继模式.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提出的联合中继模式在中断概率和吞吐量2个方面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波束形成算法在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来向相近的情况下性能下降,不能很好地完成信源分离,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高角度分辨率的信源分离算法。首先选取一种适合任意阵型的AR模型预测方法进行阵列扩展,然后利用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鲁棒性分离算法完成信号分离,通过结合阵列扩展和盲源分离的优点,本文提出的分离算法在不增加实际阵元数目的前提下具备比原阵列更高的角度分辨率。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在9元均匀圆阵上分离方位角来向间隔为0.5度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的应用广泛,使用FPGA能够解决其应用DSP很难实现宽带信号的实时测向问题.介绍一种适于FPGA实现的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最小间距法.与使用相位差值进行相关处理的传统相关干涉仪不同,最小间距法不需要求解采向信号的相位差,并且该算法摒弃了传统算法中求解相关系数的设计思路,引入求取空间点最小距离的方法来获取信号来向,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减少了FPGA内部逻辑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多用户协作和中继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蜂窝网的下行线路为例,描述了不采用协作、多用户协作、基于最优用户选择的多用户协作、多中继协作和基于最优中继选择的多中继协作等五种模式的具体场景和时隙分配示意图,给出了五种模式下的基站和目的用户之间的互信息和一帧内所消耗的总能量。对五种模式下中断概率进行了数值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多用户协作能获得较大的分集增益,而多中继协作的能量效率较高。信噪比受限条件下,无论多用户协作还是多中继协作,采用协作选择技术后,能量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恒模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信号功率较强的情况下不能收敛到期望信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应用独立分量分析的方法来分离阵列接收信号,通过期望信号来向约束分离向量使其收敛到期望信号,算法在强干扰信号情况下能够收敛到期望信号、对非恒模信号有效并且运算量适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在强干扰和幅相误差存在的情况下相比恒模算法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PVDF薄膜压电系数d31在不同温度时的值,采用了准静态拉伸的直接测量技术。简要介绍了准静态拉伸的测量方法及其试验装置,给出了试验结果。通过试验,精确地测定了PVDF在温度范围为-20~+70 ℃内压电系数d31的值,同时试验也表明,准静态拉伸测量薄膜压电特性的试验方法简单可靠,测量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PVDF薄膜压电系数d31在不同温度时的值,采用了准静态拉伸的直接测量技术.简要介绍了准静态拉伸的测量方法及其试验装置,给出了试验结果.通过试验,精确地测定了PVDF在温度范围为-20~+70℃内压电系数d31的值,同时试验也表明,准静态拉伸测量薄膜压电特性的试验方法简单可靠,测量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8.
陈晋央  吴瑛 《声学技术》2012,31(2):227-231
波束空间变换是波达方向估计算法中重要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适合大阵列、小信号源数的场合,可以有效降低运算量。但是目前存在的波束空间类DOA估计算法大多需要预知信号的大致来向,同时对阵型有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波束空间DOA估计算法,使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获得波束形成变换矩阵。该算法对阵型无要求、无需知道信号来向并且具备较强的角度分辨能力。仿真实验验证了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信号来向和阵列流型未知情况下进行波束形成的常用方法,阐述了盲波束形成的恒模算法和高阶累积量算法。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波束形成算法,结合目前阵列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对基于恒模、高阶累积量和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盲波束形成算法在强干扰信号、信号来向相近和收敛速度等方面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