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环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延性系数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延性是混凝土构件的一项重要特性 ,延性系数是构件延性的度量 ,由于沿周边均匀配筋环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受力计算的特殊性 ,至今没有一个较精确的计算公式。本文根据沿周边均匀配筋环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工作特点 ,采用常用应力应变关系和基本假设 ,提出了其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多年以来偏重城市建设,村镇建设标准体系仍处于空白阶段。文章以标准化系统工程原理为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通过对标准化系统工程的内涵、方法论空间、对象系统分析等与农村住宅建设产业发展实际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标准化系统工程在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思路。系统开展了农村住宅建设标准依存主体系统分析,构建了结构化的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模型和标准体系表。结合《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的规定,建立了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层次结构示意图和层次结构格式。  相似文献   
3.
徐明  彭翥  陈忠范 《工业建筑》2013,43(3):61-66
发明一套新型的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提出一种采用异形复合保温砌块组砌圈梁、构造柱模板的构造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自保温砌块砌体结构中圈梁、构造柱的冷桥问题。通过对四组分别采用新型构造方式砌筑及按照传统方式砌筑的足尺混凝土复合保温砌体墙体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两种墙体的破坏过程、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承重墙具有与传统方式砌筑墙体相同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李兆华  陈忠范 《工程力学》2000,1(A01):710-715
组合墙体是由钢筋混凝土边框包围内部砌体半考虑其共同工作性能的一种新型的砌体结构,本文在试验研究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此类 砌体在两种情形下的抗弯承载力公式。本文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相对比,具有料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高温后再生砂浆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对72个70.7 mm×70.7 mm×216 mm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再生砂浆试件进行单轴受压试验,实测了20~800℃温度作用后试件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了再生砂浆的高温性能,以及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和经历温度对再生砂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体积应变和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砂浆试件高温后的表面颜色均经历灰色、浅红、灰白的过程,温度高于400℃以后开始出现裂缝、掉皮、疏松等现象;再生砂浆试件高温后质量损失率高于普通砂浆试件,温度高于400℃以后各类砂浆试件的质量损失率保持稳定;相同温度下,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减小,峰值应变增加,弹性模量减小,脆性更加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峰值应变逐渐增大,而峰值应力、弹性模量与体积应变临界点对应的应力比均持续减小,应力-应变曲线渐趋扁平。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再生砂浆高温后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式,以及单轴受压分段式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6.
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废弃混凝土经机械破碎后制成的再生粗、细骨料,制作168个不同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尺寸为100mm×100mm×300mm的再生混凝土试件,经历20~800℃作用后进行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了不同再生粗、细骨料取代情况和经历温度对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作用后,随着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峰值应变增大,弹性模量减小,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减小,峰值应变增大,脆性增大;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峰值应变与泊松比先降后增,并在温度400℃后增幅最大,而峰值应力与弹性模量均持续减小,应力-应变曲线渐趋扁平,与横轴包围面积显著减小;再生粗、细骨料单独掺入对混凝土受力性能的影响比较一致,同时掺入时性能退化较快。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各组再生混凝土试件单轴受压分段式应力-应变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7.
1 概述众所周知,杆件的弯矩引起弯曲变形,剪力引起剪切变形。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型式的常见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框架和剪力墙的协同工作,它的水平位移曲线呈剪弯(或弯剪)型。进一步分析可知:该曲线反弯点((d~2y)/(dx~2)=0)的上部位移,主要是由框架的刚度来控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升填充泡沫混凝土-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轻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由内填充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的矩形冷弯型钢端立柱、高强泡沫混凝土填充冷弯型钢墙单元、双层墙面板等组成。通过4片冷弯薄壁型钢-轻质混凝土剪力墙足尺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增强端立柱、双拼内立柱和立柱开孔数量对剪力墙破坏模式、承载力与抗侧刚度、变形与延性、刚度与承载力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剪力墙破坏模式呈现墙面板与泡沫混凝土交叉裂缝的剪切破坏特征,其弹塑性阶段的侧向变形为剪切型变形,峰值阶段时位移角为1/62~1/45;采用内填自密实混凝土的矩形端立柱和内立柱能抑制墙体立柱局部屈曲破坏,并显著提高墙体承载力和刚度;增加立柱腹板开孔数量能避免立柱与混凝土间的界面黏结滑移,提高了墙体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并延缓了承载力与刚度退化。基于承载力叠加原理,提出了该类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9根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梁试件进行了常温和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受剪试验,研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初始荷载比等对试件的破坏特征、耐火极限、温度场分布和变形性能等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进行试件的温度场分析和顺序热-应力耦合全过程分析,并提出高温下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和设计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再生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特征与普通混凝土梁相似,但再生骨料取代率越大,火灾试验后试件表面混凝土的剥落程度越明显;试件的耐火极限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提高,随初始荷载比的增大而降低,再生混凝土梁的耐火极限受初始荷载比的影响比普通混凝土梁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越大,相同时刻试件内部测点的温度越低,箍筋温度也越低,再生混凝土梁比普通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耐火性能;在火灾试验末期,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试件的变形增长速率逐渐减小,说明高温下再生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时的延性比普通混凝土梁好;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提出的高温下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和设计计算式均具有可行性,能够分别满足试验和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巍  徐明  陈忠范 《工业建筑》2014,(Z1):144-148,232
针对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在前期、后期中均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等特点,采用MATLAB语言及其强大的工具箱函数进行编程。试验前期,受困于振动台作动器量程的限值,需要编制程序对原始地震波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滤波等处理。试验后期,根据白噪声扫描结果获得模型结构的自振频率等动力特性,以及试验采集到的模型结构加速度响应等数据,均需要进行滤波和积分处理。经实际使用,利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具有简捷、精度高等特点,可以推广到其他试验数据处理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