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斜管除油池是一种常见的重力式油水分离装置,研究"浅池原理"在斜管中的作用机理,为提高装置的油水分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以流体在斜管中的停留时间为特征,利用Stokes公式推导出流体在斜管中的理论停留时间,将之与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FLUENT求解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离散相油滴在斜管中的流动规律。研究表明:在"浅池原理"的作用下,流体在斜管中的流速降低,流体在斜管中的停留时间延长,离散相油滴间发生碰撞与聚结的概率增大,从而为离散相油滴在混合相中的浮升与分离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实现深度除碳脱氮,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缺氧/好氧反应器(anoxic/aerobic reactor,A/O)-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ASBR)组合工艺,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应为依托,通过UASB实现有机物的大部分降解,在A/O中实现短程硝化,在ASBR中通过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ρ(CODcr)、ρ(NH_4~+-N)和ρ(TN)分别为2 220 mg/L、1 400~1 450 mg/L和1 450~1 500 mg/L;最终出水分别为98、7、25 mg/L,实现了分别为95.6%、98.3%和99.5%的高去除率.故该工艺无须投加任何外碳源,最终实现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NH_4~+-N)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高效、深度去除.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工件表面的抛光效果,解决传统机械抛光对抛光工件几何形状的限制,提高实际工程中对工件的抛光效率,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抛光工艺——电解抛光。电解抛光工艺与工件的材质、电流大小以及电解液的温度等参数密切相关,合理的控制这些工艺参数才能达到理想的抛光效果。本文主要探究电流密度、抛光温度以及阴阳极间的距离等因素对抛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悬挂式车辆中间车钩在列车动态调试过程中发生异响问题,本文从车辆运行工况、车钩结构组成、尺寸公差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车钩可能出现异响的原因,并逐条分析验证。针对车钩出现异响的原因,提出结构优化方案,经过验证,方案优化后的结构完美解决了中间车钩的异响问题,提高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压电匹配滤波技术在塔巴庙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电检波器价格昂贵且存在不稳定性的问题,提出在同一测线(试验线)上同时布设常规检波器和压电检波器,根据两套数据的差异求得压电匹配滤波器,进而对常规检波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匹配处理,从而在确保地震记录稳定性的前提下,发挥压电检波器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和宽线性工作带的性能优势,以此来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在塔巴庙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地震记录的主频,展宽有效频带宽度;原始地震记录中的一些复合波被打开,弱反射层得到加强,目的层位的标定更加准确、清晰,分辨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复合绝缘子在高压线路中的广泛使用,其绝缘击穿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内部炭化是引起绝缘击穿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了解内部炭化对复合绝缘子绝缘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以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的静电场有限元模型.基于电场数值分析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实现了对复合绝缘子电位与电场分布的精确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端金具与棒芯接触处场强最大.同时,对炭化后复合绝缘子的电压分布的分析计算表明,绝缘子的炭化区域基本丧失绝缘性能,并将加速未炭化部分的老化;高压端前数片绝缘子的电压比正常值高出27.09%,有绝缘击穿的可能;炭化区域绝缘子电压出现畸变,局部放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近表层结构复杂,不同地貌和表层结构的地区,静校正方法有较大差异,折射静校正技术在解决杭锦旗地区静校正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反演后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资料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根据多年来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静校正方法探索与研究,从静校正方法的确定,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影响静校正的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应用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