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针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注汽阶段的特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流体相变和油层吸汽不均匀等因素,应用井筒多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配汽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实测资料对建立的配汽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建立的井筒配汽模型能够较准确的解释注汽井的吸汽状况,从而反映井筒-油藏动态耦合规律.对目前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的注汽动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题示反相乳液(W/O乳液)以油田污水携带进入地层设定位置后,在环境温度、矿化度及转相剂作用下发生相反转,原分散相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迅速溶于水并生成可流动的水基凝胶,起深部调剖、液流转向及驱替作用。胜利孤岛油田中二南Ng3-4先导试验区,原始地温69℃,地下原油黏度20~100 mPa.s,产出水矿化度5.5g/L,注入水矿化度7.2 g/L,包括5口注水井,21口采油井,试验前处于聚驱后的水驱阶段。设计注入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在注入水中的稀释液,其中前置段塞浓度8 g/L,段塞尺寸8×103m,折合反相乳液64 t,主体段塞6 g/L,1.2×104m3,72 t,以及顶替液(注入水)1.2×104m3,连续注入45天。预测先导试验区采收率将提高1.05%,其中高、中、低渗层分别提高0.50%,1.48%,2.47%,含水率降低2.65%,增产油效果将延续至2010年。注水井21-4的调驱作业于2004年12月底开始,共注入反相乳液25吨,转相剂1.75吨,施工注入压力由7.5 MPa升至9.5MPa,作业后注水压力由6.8 MPa升至7.0 MPa;2005年4月统计,对应5口油井平均日产液量上升21.3%,日产油量上升37.0%,含水率下降1.1%,有4口井产油量增加,1口井持平。图5表2参8。  相似文献   
3.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调剖措施选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调剖措施选区中存在影响因素多、盲目性大等缺陷,为此,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在0.1~0.9标度的基础上量化调剖措施各评价参数,建立模糊一致矩阵,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优选出不同区块各评价参数的隶属度,最后将这些隶属度值组合得到各评价参数对最终结果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消除了专家权重分配困难的缺陷,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原理,将此方法应用在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调剖选区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降低调剖区块选择的盲目性,使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并能提高调剖措施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焖井压降解释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针对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焖井阶段的特点,考虑油层和流体非均质性,建立了包括能量守恒方程在内的非均质地层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改进流线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另外,根据井筒周围是否存在“蒸汽腔”为基准,提出了“转折点”的概念,认为“转折点”前存在蒸汽腔,其数据可以按试井原理进行解释,而“转折点”后蒸汽腔消失,其数据以汽相转化为水的量进行解释,实现了高温测试解释。基于以上研究,应用辽河油田几口井的实测资料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试井解释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油藏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