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HSS方程是一个四参数三次方状态方程,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选择对预测结果最敏感的可调参数关联式作为改进对象。改良后的状态方程在纯物质的预报性能均优于原方程,在临界区有较好的收敛性。改良后的状态方程用于凝析油含量适中和偏低的凝析油气体时效果尤为突出,甚至优于PR方程,用于高含凝析油体系时也能满足工程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2.
出砂气井携砂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疏松砂岩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砂,采取完全防砂的方式进行开采,既增加了气井的成本,又降低了气藏的开发速度.为此,提出疏松砂岩气藏采取允许地层适量出砂的开采方式.通过对井筒中固体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颗粒的力学平衡方程,并由此得到了气井携砂的临界产量公式.经过实例分析证明,所推导的临界携砂产量公式较为准确和适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北部盆地受控于周边多个造山带的多期活动,区内多组构造叠加与复合,纵向上发育了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研究区输导体系可以分为断层型、储层型、裂隙型及不整合面型4种。针对四川盆地北部川西北和川东北地区地质特点及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影响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为:首先是古隆起控制油气的分布,其次是隐伏断裂在纵向上的沟通为油气的输导提供了条件,再次之是前陆盆地中油气的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最后是晚期构造的叠加使得油气进行二次调整成藏。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位于米仓山和大巴山交汇区,地表复杂的构造形迹表明该地区是多次运动的叠加和改造的结果。文章通过通南巴地区的形变特征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印支期构造雏形的产生、燕山期构造定型和喜山期的构造叠加三个演化阶段;结合构造演化与油气运移的匹配关系看,位于开江~梁平海槽边缘的下三叠统北东向构造圈闭具有先期捕获油气的条件,但北西向构造圈闭因为喜山期构造叠加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使得这类圈闭具有二次聚集油气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邓绍强 《电工技术》2017,(12):83-83
通过一起电动给水泵电机转子窜轴造成的轴向碰磨烧瓦事件,分析电机转子轴向窜动原因,对电动给水泵安装、检修工艺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南大巴山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大巴山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领域,打开造山带前缘油气勘探的新局面,采用现代构造地质分析方法,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结合研究区内其他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的构造基本变形样式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构造形迹的变形机制和成因,发现区内存在多种形式的褶皱构造样式和断层系统,并且它们在横向上具有不均匀性,垂向上具有多个推覆体,呈叠瓦状分布,向下变缓交于震旦系主滑脱层面,从而决定了研究区未来油气勘探方向应该在毛垭断层西南侧靠近四川盆地一带。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及与油气运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北西向构造天然气勘探效果不佳的原因,从研究区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出发,探讨构造应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分析了北西向构造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北西向构造距离开江-梁平海槽生烃中心相对较远,并且其构造轴线和断裂展布方向与碳酸盐岩台地上的烃类运移方向垂直相交,加之构造形成时间较晚(以喜山期为主),各类因素综合作用使北西向构造成藏条件较差,最终导致大多数北西向构造勘探失利.  相似文献   
8.
多级离心风机具有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多级离心风机已经成为离心风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将对多级离心风机进行分析,主要探索多级离心风机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气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在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低渗透气藏的渗流特点是非达西流动,即存在启动压力。以往计算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均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但是在现场实际运用中,常常需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因而提出了在低速非达西流动情况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方法。从基本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相应公式。利用该公式对某井进行了单井控制储量的计算,并且同用常规动态方法计算的单井控制储量相比较,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门山北段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以青川-茂汶,北川-映秀和马角坝-灌县断裂为界,将龙门山北段分为后山带、前山带和山前带.结合地表地质的观察和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将龙门山北段地区地腹构造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即地表及浅层推覆构造单元、地腹叠瓦式构造单元以及山前单斜构造单元.根据野外调查分析结合区域钻井资料认为龙门山北段地区纵向发育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推覆构造运动一方面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和富集圈闭;同时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综合龙门山北段地区构造运动、油气生储盖条件等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纵向上地腹二叠系叠瓦构造单元为油气聚集有利区带,而平面上山前的隐伏前锋带是未来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