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峰  邓璘 《锻压技术》2019,44(3):164-168
利用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不同压缩变形温度下车用贝氏体钢的相变规律,并分析其相变动力学及组织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中、低温变形处理的试样曲线表现为抛物线上升。经过300与500℃变形处理后,贝氏体的相变速率增大,形成了更多铁素体;在700与850℃下,试样中贝氏体含有的铁素体比例比未进行变形处理的试样更低。经过变形处理的试样中贝氏体的形核位置包括晶内的剪切带(SB)、奥氏体晶界(AGB)、贝氏体板条晶棱(GE);经回复处理后,晶内剪切带的缺陷数量也明显减少,降低了晶内贝氏体板条含量;经过低温变形处理可以使晶内的剪切带数量增加。试样进行等温处理生成了板条状贝氏体组织。经过低温变形的试样生成短粗状的贝氏体板条,当随变形温度升高后,铁素体板条的厚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2.
根据化油器起动加浓阀总成的起动油道供油特性和PTC加热片的温度特性,调整化油器蜡式起动加浓阀总成的起动柱塞组件突出尺寸,优化设计化油器的起动柱塞、起动油针和起动块本体,同时提出了低温起动平稳性的评价方法,从而改善了摩托车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低温平稳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Al-Cu-Mg铝合金在时效过程组织的演变,探讨了空位调节、外应力/应变调节以及多级时效调节技术。结果表明:空位调节产生的位错环促进了Cu与Mg原子的扩散过程并生成S相;外应力/应变调节后,合金中的析出颗粒变得更加细小,并且当应变量或应变速率增加后,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多级时效调节能够有效改善合金强度及其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内燃机用Ti-21.5Nb-2Zr-1.2Mo-0.1Y钛合金材料(Ti-21.5Nb), 并对其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拉伸测试仪等设备分析试样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物相组成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法制备的预合金球形粉末相对密度较高, 并且未形成孔洞; 烧结试样和固溶试样都是由β相与α相组成, 放电等离子烧结Ti-21.5Nb合金和常规铸锭合金具有相同的相结构变化规律; 合金烧结组织由β等轴晶和一些小尺寸α相构成, 其中β等轴晶的粒径介于30~80μm; 在800 ℃下对烧结试样进行固溶时效处理, 得到的固溶组织主要是由β相构成, 同时在β相中还生成了椭球形α弥散组织; 在500 ℃下对Ti-21.5Nb固溶试样进行时效处理, 在合金基体中析出ω相, 而原先的α相全部消失; 在380 ℃时效处理时, 组织中只存在α相, ω相完全消失; 在800 ℃对Ti-21.5Nb合金进行固溶时效处理可以获得力学性能更优的钛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5.
张俊峰  邓璘 《材料保护》2019,52(3):47-50
为提高发动机用缸套/活塞摩擦副的润滑磨损性能,对缸套/活塞摩擦副进行激光束织构处理,之后于含颗粒质MoS2和Al2O3的镍基镀液中在其表面制备镀层,利用MoS2和Al2O3的自润滑功能降低活摩擦副的摩擦作用力,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磨损试验研究了镀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镀层内形成了致密组织结构,其厚度约为35μm;在颗粒质浓度为6 g/L时制得了硬度最大的镀层;随着颗粒质浓度不断上升,制得的镀层内也形成了更高含量的MoS2和Al2O3;在颗粒质浓度6 g/L时,镀层达到最大硬度,磨损率也明显减小;没有经过激光束织构处理的镀层磨损得很严重,划痕较为密集,犁沟也较深,而且犁沟之间存在一定的黏连;经过激光束织构处理所得镀层的划痕深度明显降低,基本看不到犁沟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俊峰  邓璘 《材料保护》2019,52(2):66-68,73
目前,采用蒸气循环氧化对汽车用15CrMoG钢进行性能研究的报道较少。对Ar气环境下氧化的15CrMoG钢表面进行蒸气循环氧化(Steam cycle oxidation,SCO)测试,分析了SCO处理对其增重动力学、表层氧化物以及氧化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CO处理时间增加,耐热钢表面增重的结果表现出单调增加的变化趋势,且表现出线性增加规律; 1 000 h的SCO处理后的氧化增重为4.25 mg/cm2;经100 h的SCO处理后,表面生成了具有不同尺寸的颗粒形氧化产物; 1 000 h氧化后,得到了尺寸更加粗大的氧化物晶须,晶须中含有较高的Fe元素,属于Fe氧化物;当SCO处理时间达到500 h,氧化皮的结构分层现象已经很显著;经过1 000 h的SCO处理后,耐热钢表面形成了60 mm厚的氧化皮。  相似文献   
7.
以Al-Mg系6061-T6铝合金板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拉伸断裂测试实验分析电阻点焊接头的断裂特点,并分析其点焊缺陷。结果表明,结合面断裂主要沿熔核中心断开,且接头断口表面较为平整,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在断裂过程中,电阻点焊接头的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逐步过渡成脆性断裂,熔核组织中的等轴晶在拉伸力作用下发生无规律的生长会导致微细裂纹的增加;结合线伸入点处存在碳、氧等杂质元素,说明造成结合线伸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氧化物夹杂物进入到熔核。因此,焊接前对试样进行表面氧化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SEM、TEM和蠕变试验机研究不同温度下Mg-8Gd-2Nd-0.5Sb-0.6Zr(质量分数/%)合金高温蠕变行为,分析其组织演变,并通过计算合金的蠕变激活能分析蠕变机制。结果表明:加载应力10 h后,合金进入稳态蠕变阶段,随着温度升高蠕变性能差异明显增大;高温高应力情况下,组织上观察不到网状析出相,滑移线较多,存在孪晶,位错密度较高,此时网状析出β′相已经完全转变为颗粒状β相;蠕变温度在200、250、300℃下的应力指数为3.5、4.6和5.8,蠕变激活能为77.8、86.8、99.6 k J/mol。合金低温时受位错交滑移机制控制;高温时受扩散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制动效果,设计了一种基于NSGA-II的电动汽车复合制动多目标优化控制策略。按照多目标优化的方式实现复合制动转矩分配并建立Pareto解集,利用改造后的理想解法实施决策确定最佳输出参数,获得与制动需求相符的转矩分配结果。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开展了控制策略转矩分配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动稳定性,形成更接近I曲线的结果。进行决策分析时,考虑车辆制动过程造成的干扰,决策获得最优参数,从而完成对转矩进行分配的过程。利用这里控制策略能够回收更高比例的制动能量,促进制动回收性能的明显提升,在较低强度制动下获得更优的制动能量回收效果,相对单独的模糊控制策略具备更优综合性能,完成预期制动力的分配。该研究对提高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效率具有很好的理论支撑价值,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车辆领域。  相似文献   
10.
根据自卸车的特殊使用环境,本文创新性地设计了重型自卸车的工况循环,通过对此工况循环的油耗试验,重卡企业的自卸车油耗试验数据更加接近用户实际的数值.同时还能够大大的缩短试验时间,并且降低了油耗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