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EO、PO嵌段聚醚和低含氢量的端氢基聚硅氧烷为原料,氯铂酸为催化剂,在油相溶剂条件下接枝合成,可获得无色透明A-B-A型聚醚改性硅油,再用适量有机酸进行酯化改性形成淡黄色半透明的新型消泡剂,该新型消泡剂无需复配使用,入水能自乳化,具有很好的乳液稳定性及其消泡抑泡性能,可耐高温,耐酸碱。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杭州科技馆光伏屋面一体化的主要设计内容。将屋面光伏系统目标容量定为100kW,选用180W的嵌入模块式光伏组件,介绍了组件布置方式,并通过试验测试了组件力学性能、发电效率、水密性等;阐述了支架布置和连接方式,并建模分析了其在荷载工况作用下的杆件内力和变形情况;对光伏系统的逆变器配置、光伏阵列设计、光伏汇流设计和相关配电设备配置等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用户侧低压并网系统。  相似文献   
3.
具有柔性特质的张力结构在各种动态激励的作用下将发生较高水平的振动,当这些振动超过一定限度时将对结构的功能与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针对张力结构的动态控制问题展开研究,推导了张力结构的机电耦合控制方程,提出了结合Newmark算法的非线性瞬时最优控制算法(IOC).分别采用线性二次型控制算法(LQ...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嵌入模块式光伏组件体系,该新型光伏组件体系能够取代传统的屋顶围护构件,实现光伏技术与建筑的一体化集成。通过力学性能试验验证了该新型光伏组件体系在2 500 Pa外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值满足建材的变形控制要求,应力值远小于材料的极限强度,可取代传统的屋顶围护构件。通过发电效率试验测得该新型光伏组件体系的最大发...  相似文献   
5.
厦门火车西站站台雨棚钢结构节点为钢管焊接的空间管桁节点,其中存在一种杆件错位交汇的特殊节点形式.由于此种节点并非所有杆件交汇于同一点,杆件错位交汇使得节点受到较大偏心力的影响,加上节点杆件较多,受力状态较为复杂.为确保其安全性,选择其中典型的KT-KTT型节点进行足尺试验研究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节点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喻莹  许贤  罗尧治 《工程力学》2012,29(6):63-69,84
有限质点法是以向量力学为基础的崭新的结构分析方法,该文将其应用到结构动力非线性行为分析中。该方法将结构离散为质点群,采用牛顿定律描述质点的运动,通过对质点行为的模拟和分析计算结构行为。该文介绍了有限质点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该方法分析结构“动”与“静”,“线性”与“非线性”问题的独特思路。以杆系结构为例,推导了该方法求解结构动力反应,及几何、材料非线性问题的基本公式。通过三个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结构动力非线性行为分析中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有限质点法在处理动力非线性问题时无需迭代求解和特殊修正,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结构复杂行为分析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季铵化水解小麦蛋白质以小麦蛋白粉为原料,经过酶水解和季铵化两个步骤合成。通过实验考察酶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配比等反应条件对水解及季铵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一条切实可行且相对高效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解决张拉整体结构在各种动态激励下的振动控制问题,保证结构的功能与安全性,研究张拉整体结构的主动控制问题.根据结构的机电耦合作动方程,推导结构的状态空间描述.基于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和New-mark关系,推导张拉整体结构机电耦合最优控制方程.在Newmark算法的基础上引入Newton-Raphson迭代过程,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效应,实现了张拉整体结构的机电耦合非线性主动控制.以双层柱状张拉整体结构在随机激励下的振动控制为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的建设模式正向模块化设计和装配式施工转变。对于沉降敏感地区,变电站配电装置室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架空结构,其室内电力设备安装在现浇混凝土架空结构上。而现浇混凝土的架空结构方案已无法满足变电站“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架空结构体系,可用于变电站配电装置室室内电力设备基础。该结构体系由模块化的纵梁、横梁、立柱、面板等构件组成,除横梁采用型钢外,其他构件采用模压和拉挤的复合材料制造,具有建设周期短、开洞方便、易于更新改造等优点。通过系统介绍该新型结构体系的整体方案与设计,初步论证了工程实际荷载条件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开合结构在开启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一种绕定点旋转开合的板式结构,内部的定点可作为结构的支撑约束点. 运用欧式几何分析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环链的运动规律,发现平行四边形环链的一组角梁单元具有绕定点旋转的运动特性;据此提出以板单元替换旋转角梁单元来构造旋转开合板式结构,给出板单元分割时需满足的几何协调条件以及板单元分割线的可调整范围;阐述旋转开合板式结构开启角度、开口面积和板单元分割线倾斜方向、布置位置、形状间的内在关系,得出增加旋转开合板式结构开启角度和开口面积的方法. 研究结果可为绕定点旋转开合板式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