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液态合金离子源结构,我们利用本结构研制成功了Au-Si和Au-Si-Be液态合金离子源,测出了它们的发射特性。  相似文献   
2.
康文运  董桂芳 《电子器件》1996,19(4):222-229
本文介绍了Au-Si LMIS的结构以及源的发射特性,利用E×B质量分析器,获得了Au-Si LMIS的质谱图,对实验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自由基接枝法在环氧树脂中引入丙烯酸树脂,使环氧树脂具有自乳化性能.对溶剂种类、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用量及配比、引发剂的用量、接枝反应温度及中和度对接枝共聚物水分散性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用量为环氧树脂质量的1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接枝反应温度为80℃,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的质量配比为1 2 2,中和度为60%,溶剂选用丙二醇单甲醚和丙酮的混合溶剂时所得到的乳液为带明显蓝光的白色均匀乳液.用咪唑作固化剂时,漆膜的硬度、附着力和柔韧性优异,且漆膜无色透明.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种类和使用的材料,阐述了该新兴显示器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5.
铜酞菁缓冲层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铜酞菁薄膜充当缓冲层,研究了缓冲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铜钛菁缓冲层的器件性能时显优于不含有缓冲层的器件,加入铜酞菁冲层后器件发光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本文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铜酞菁本身的热稳定性和它能够降低空 穴注入势垒的性质是提高器件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128×64点阵式OLED的驱动电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们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可用于128×64的点阵显示屏.该电路采用脉宽调制方法来实现64级灰度,并利用数模转换方法来实现恒流输出的可编程控制,其动态扫描的占空比为1/64.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条件下鱼油氧化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油是水产饲料重要的脂肪源,但由于其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而极易氧化。系统研究了不同氧化温度下,鱼油过氧化值(POV)、酸值(AV)、碘值(IV)、羰基值(C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随氧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氧化温度下,鱼油的POV、AV、CV和TBARS均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IV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在各氧化温度下,鱼油的POV和AV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均呈二次曲线变化;IV和CV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均呈线性变化;而TBARS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呈幂回归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2α-氧-异丙叉基-α-D-葡萄糖的合成路线,α-D-葡萄糖经异丙叉基保护、异丙叉基选择性水解两步反应合成1,2-氧-异丙叉基-α-D-葡萄糖.结果表明,选用ZnCl2/H3PO4酸催化剂,α-D-葡萄糖、氯化锌、磷酸三者摩尔比为1∶1∶0.1时异丙叉基保护反应产率最高;稀硫酸质量分数1%时,水解反应产率最高,最佳反应时间24 h.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证明产品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通过改进过氧化苯甲酰的生产系统工艺,进一步提高它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在树脂锚固剂的生产中发挥更好的应用,保证锚固剂的产品质量,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种类和使用的材料,阐述了该新兴显示器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