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低交换容量0.02mol/L的低压阳离子分离柱上选用40mmol/L酒石酸-20mol/L柠檬酸(pH4.30)的洗脱液分离微量Cu^2 、Zn^2 和Fe^2 离子,以吡啶-(2-偶氮-4-)雷琐辛(PAR)作显色剂,在波长520nm处连续检测,得到线性良好的工作曲线,铜、锌和铁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ml,0、05μg/ml和0.06μg/ml。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环境水样中的铜、锌和铁,回收率分别为99.0%~102.0%,97.0%~104.0%,98.0%~104、0%。  相似文献   
2.
大叶金花草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探讨了中草药大叶金花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和次级形态.初级形态结果表明,8种元素在原药中的含量特征如下:Ca〉Mg〉Fe〉Mn〉Cu〉Zn〉Cr〉Ni,总提取率中Ni和Mg超过了50%,其他元素均在40%以下,各元素残留率中,Cr、Zn的头煎残留率最高(88.09%,81.35%), Ni的残留率最低(63.09%).次级形态结果表明,元素的颗粒物浓度均远远超过可溶态,各金属成分只有少量以有机态结合,大多为无机结合态;Zn、Ca和Mg的游离态形态超过75%, Mn不存在游离态;Cu、Fe和Ni主要以不可交换的离子状态存在;鳌合柱分离表明Zn的不稳定态成分较多(62.82%), Ni没有不稳定态成分.  相似文献   
3.
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测定铬鞣剂中痕量Cr(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自动参比流动注射法 ,对铬鞣剂中的痕量Cr(Ⅵ )的测定。采用ZJ- 1a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的流动注射功能 ,以二苯碳酰二肼、丙酮、硫酸的混合溶液为显色剂 ,丙酮的硫酸溶液为参比溶液 ,对铬鞣剂中的痕量Cr(Ⅵ )进行了测定。考察了显色剂中二苯碳酰二肼浓度、显色剂中酸的种类及浓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优化了试验条件。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 ,测得Cr(Ⅵ )的检出限为 0 .2 8× 10 -9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 1.2 4 % ,对铬鞣剂中的Cr(Ⅵ )进行分析 ,回收率在 96 .1%~ 10 3%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正十六胺为流动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支撑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镉(Ⅱ)的新方法。对支撑液膜萃取富集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结果为:试样中HCl浓度为0.04 mol/L,反萃液醋酸铵浓度为0.20 mol/L,载体正十六胺浓度为0.02 mol/L,膜孔径为0.2μm,富集时间为20 min。在最优富集和流动注射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L,线性范围为0.10~40μg/L。对含量为10μg/L的镉(Ⅱ)标准溶液进行了5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  相似文献   
5.
流动注射分析法作为一门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流动注射分析法的主要检测方法,并综述其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盐酸介质中及热90℃的条件下, 痕量钛(Ⅳ)对高碘酸钾氧化溴酚蓝褪色反应有显著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钛(Ⅳ)的新分析方法。研究了最佳试验条件。在波长599nm处的吸光度差值△A与Ti(Ⅳ)的质量浓度ρ在0.10–2.0 u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7.87×10-10 g/mL。对1 μg Ti(Ⅳ)/25 mL标准溶液测定12次,求得标准偏差为1.25%。测定了动力学参数,反应物钛(Ⅳ)是一级反应,在试验条件下,总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5.85×10-4 /s,表观活化能为45.42 kJ/mol。该分析方法用于炼钢烧结矿1和烧结矿3中痕量钛(Ⅳ)的测定,样品中钛含量分别1.34%和4.30%与参照值吻合较好。RSD(n=6)为0.18% 和0.15% , 加标回收率在98%–101%范围,符合痕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植株中不同部位丹参酮Ⅰ、丹参酮Ⅱ两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DiamonsilTM C18色谱柱(250mnl×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4:16),柱温: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68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2种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酮Ⅰ、丹参酮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51~0.10μg(r=0.9999),0.0029—0.058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丹参酮Ⅰ为98.7%(RSD为1.2%),丹参酮Ⅱ为100.2%(RSD为1.7%)。实验结果可为中江丹参植株地上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ZJ-1a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的流动注射功能,首次以磺基水杨酸及硫酸铵的混合溶液为显色剂,硫酸铵溶液为参比溶液,对铬粉中的痕量Fe(Ⅲ)进行了测定。考察了显色剂中磺基水杨酸及硫酸铰的浓度、反应圈的长度、流速等因素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优化是实验条件下,测得Fe(Ⅲ)的检出限为1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79%,对铬粉中的Fe(Ⅲ)进行分析,回收率在95.0%~102.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杜军良  罗娅君  胡晓黎  李娟  雷军 《广州化工》2011,39(20):134-135
分析了生物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化学实验作为生物专业的必修课,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为了这样的目的,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田水中的微量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2与Br-可以形成[I2Br]-配阴离子,[I2Br]-可和罗丹明B进一步缔合形成三元缔合物.I2-溴化钾-罗丹明B三元缔合体系具有高灵敏显色特性,形成的有色产物在58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研究发现,在酸性介质中,Ce(Ⅳ)可以将I-快速氧化为I2,基于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田水中微量碘的新方法.在CTMAB的增敏作用下,对体系和流动注射系统诸参数进行了优化,碘离子浓度在0.050 0~1.0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H(mV)=76.6 c(mg/L)-2.933 3,相关系数r=0.999 6,最低检出限为0.020mg/L,相对标准偏差RSD=0.85%(n=11).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用于油田水样品中碘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