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以钾长石与碳酸钠焙烧的热料为原料,经水热法合成13X型分子筛。进一步经溶胶一凝胶化过程和13X分子筛上负载TiO2以制稀TiO2/13X,并利用XRD、FTIR、SEM和EDS等对儿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将13X和TiO2/13X用于催化脂肪氧化,测定氧化脂肪的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酸值,并以总钒化值和p-1茴香胺值作为反戍转化牢和选择性的评价参数,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13X催化脂肪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者都远高于13X。此外,还研究了催化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空气流量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水为亚相,研究了两种氟代芳氧基磷嗪的π-A曲线,并用LB膜技术在硬盘磁碟表面制备了X-1P和DS-2单分子层膜。用表面反射FTIR、XPS和接触角法表征了单分子层的结构和表面性能。结果表明,X-1P和DS-2单分子层均匀覆盖在磁碟表面并与磁碟发生化学键联作用,经单分子层处理的磁碟表面疏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高浓度NaOH溶液为亚熔盐介质分解钾长石矿精粉,考察了矿物粒径、NaOH溶液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对K+溶出率的影响,并对分解过程动力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00 mm粒径钾长石矿精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aOH初始浓度60%(w)、反应温度约160℃、搅拌速度400 r/min、液固质量比4:1、反应140 min,该条件下K+溶出率大于98%. 钾长石的分解符合粒径恒定的缩核模型,反应初期固相产物层内扩散为速控步骤. 80~140℃下,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10.42 kJ/mol.  相似文献   
4.
以生产水玻璃时的滤渣和锐钛型钛白粉(TiO2)为原料,通过液相机械力化学方法制备滤渣/TiO2复合粉体,并研究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粉体遮盖力和吸油值的影响。复合颜料制备的最佳实验条件确定为滤渣湿磨时间15 min,pH=8,二者复合时间30 min,复合研磨转速1000 r/min,球料比5:1。当钛白添加量为50%时,复合粉体的遮盖力、吸油值和白度分别为16.06g/m2(该值达到纯钛白的86.92%)、33.74 g/100 g和90.1%。该复合颜料具有类似钛白粉作为颜料的性能,因此可望部分代替纯钛白在涂料和油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聚酰胺酸盐(PAAS)纳米乳液,制备的PAAS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35.0nm,将PAAS纳米乳液与中性二氧化硅纳米溶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分别在50、100和150V的电压下电沉积于电极上(沉积时间3min),电沉积复合膜经过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复合膜。FT-IR分析显示酰亚胺环上的C=O不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778 cm-1)和Si-O-Si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116和802cm-1)。X射线能谱仪(EDS)测试结果表明电沉积膜中存在硅原子,而且随着二氧化硅投料量的增加硅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相应提高。复合膜的SEM显示二氧化硅以纳米颗粒形式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由TG测试得知,PI/SiO2纳米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高于纯PI膜。  相似文献   
6.
首先以间苯二胺为模板分子,通过与3-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合成含模板分子的功能性单体,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表征手段证实。进一步加入交联剂四乙氧基硅烷(TEOS)合成分子印迹杂化物(MIH),并对该杂化物的形成机理进行探索。另外,通过测定杂化物对模板分子等温吸附容量和竞争性吸附容量,研究杂化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识别能力。MIH对间苯二胺分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42 mg/g,而非分子印迹杂化物(NIH)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20 mg/g。MIH对间苯二胺的结构类似物苯胺和2,4,6-三溴苯胺的非特异性吸附容量很小,仅分别为1.99和0.98 mg/g,且NIH的这些值与MIH的相接近。上述结果表明间苯二胺的MIH对间苯二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用Stber法制备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并以不同链长的脂肪醇对其表面进行疏水改性。研究改性二氧化硅在空气/水界面上单分子层的形成,评价改性二氧化硅的两亲性。由单分子层的π-A等温曲线显示,纳米二氧化硅单分子层结构取决于颗粒表面的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的碳链越长,形成的单分子膜的崩溃压越高。  相似文献   
8.
镧(Ⅲ)与壳聚糖配位聚合物的形成及其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稀土镧离子La(Ⅲ)与壳聚糖(CS)配位聚合物(La-CS)的形成、该配位聚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热分析、紫外光谱和电导率的表征和La-CS配位聚合物在Na2SO3的存在下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中配体CS的仲羟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均参与与配位,La(Ⅲ)与CS单体单元的配位比是1∶5,即La(Ⅲ)的配位数是10。La-CS配位聚合物-Na2SO3体系对MMA聚合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收率达75%以上,MMA按自由基机理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复合和模压成型工艺,分别制备玻璃纤维(GF)增强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及其经KH550表面改性的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研究玻璃纤维和KH550的用量对玻璃纤维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冲击、弯曲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KH550的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表面被聚乳酸基质包覆。当聚乳酸与玻璃纤维质量比为7∶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弯曲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7.33 kJ/m2、96.23 kPa和75.24 kPa。与纯PLA的相比,分别增加8.31%、20.2%和25.4%。当复合体系中添加一定量(1.2%)KH550,体系的这些性能有所改善,分别达到18.52 kJ/m2、110.34 kPa和77.59 kPa。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以间苯二胺为模板分子,通过与3一异氰酸丙丛三乙筑柴硅烷反应合成含模板分子的功能性单休,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表征于段-i=lE实。进一步加入交联剂叫乙轼挂硅烷(TEOS)合成分子印迹杂化物(MIH),并对该杂化物的形成机理进行探索。另外,通过测定杂化物对模板分子等温吸附容量和竞争性吸附容量,研究杂化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识别能力。MIH对间苯二胺分了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42mg/g,而非分子印迹杂化物(NIH)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20mg/g。MIH对间苯二胺的结构类似物苯胺和2,4,6~三溴苯胺的北特异性吸附容量很小,仅分别为1.99和0.98mg/g,且NIH的这些值与MIH的相接近。l:述结果表H月间苯二胺的MIH对间苯二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