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南宁味精厂废水处理工程剩余污泥脱水实验及工程试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加热和絮凝等方法对南宁味精厂废水处理工程剩余污泥进行调理,研究各种方法对其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和加温的方法均能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其中絮凝方法效果更为明显。水浴加热试验中,温度升到60℃时滤速达到35mL/h;微波加热试验中,只需加热50s滤速就可达到35mL/h。絮凝试验中,聚丙烯酸钠最佳投药量为50mg/L,此时滤速为5.2mL/min。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在实际工程运行中,采用加温(60℃左右)与投加絮凝剂(聚丙烯酸钠投量为O.2‰)相结合的方法,可使污泥脱水效果得到提高,经压滤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60%~65%。  相似文献   
2.
石炼  周飞祥 《给水排水》2021,47(6):9-15,23
对国家重大水专项中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识别与应急能力关键技术的梳理,采用技术就绪度方法对其成熟度评价与分类,并对相关技术整合后进行技术验证和实例分析,不仅能深入剖析供水系统的各单元环节的子系统,评估城市供水系统的应急能力与风险识别能力,而且还可为同类技术的评估和验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实施中发现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方案的建议(实施方案应考虑指标分级或限值分级、分时分地实施、标准的动态修订以及风险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对修订标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秦源煤业有限公司S205区段煤仓的复杂围岩条件,重点分析了煤仓变形、破坏的因素,提出了有效的锚网喷浆、注浆与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联合支护方案并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秦源煤业有限公司软岩巷道底鼓破坏机理及破坏原因,考虑到井下目前绝大部分巷道是采用拱形锚网喷浆支护、锚索补强,以经济、实用、可行的效果出发,提出了圆形棚反底拱锚注支护方案,对北翼520轨道石门、北翼轨道下山上段等严重底鼓巷道进行试验。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矿井软岩支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水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水回用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对中水回用安全性风险评价进行了总结,提出确立合理的水质体系,加强水质监测,是建立中水回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中部地区某县农村厕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国家和省市"厕所革命"任务要求为目标,基于无害化厕所模式、污水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的比选研究,提出了适用的规划策略,同时针对规划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厕所革命"规划研究工作进行模式与标准探讨,并为后续建设规划层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城市总体规划中雨水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炼 《给水排水》2012,38(4):13-16
面临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涉水问题,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雨水利用理念,是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为案例,分析了规划区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结合规划区自然、环境等条件确定了城市雨水利用初步方案,探讨了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雨水利用与用地布局、绿地景观、水系、道路、防洪等城市规划要素的统筹协调,基于此,构建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以期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石炼  周飞祥  张怡 《给水排水》2021,47(4):151-154
围绕给水系统的设计计算,从用水量、卫生洁具参数、给水流量以及水头损失的计算等角度比较了国际给排水规范与国内规范相关规定的异同.计算实例表明,采用国际给水规范计算所得的给水流量与水头损失通常大于按国内规范计算所得的数值.  相似文献   
10.
王湘晋  许萍  师林蕊  石炼 《给水排水》2021,47(7):93-101
基于全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采用全局与局部Moran's I指数、基尼指数、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2001至2018年城市居民家庭生活人均用水量(以下简称居民人均用水量)的不均衡程度、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并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将其可视化.结果表明:我国居民人均用水量分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70~100 L/(人·d);华东、华中、西南地区120~140 L/(人·d);华南地区170~190 L/(人·d)3个区间;我国居民人均用水量的基尼指数、变异系数由2001年的0.291、0.566降低至2018年的0.211、0.378,不均衡程度有所下降;同期,全局莫兰指数升幅为71.5%,表明其空间差异性减小;2018年,有60座城市形成了高用水量聚集区域,主要位于华南、西南以及华东南部,与2001年相比,聚集城市数量增长了31座;有10座城市形成了低用水量聚集区域,主要位于东北地区.最后分析人均用水量时空差异性的驱动因素,得出气候是造成空间差异性主要因素,经济与政策是削弱其时空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